夯土遗址小裂隙模拟与注浆工艺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23:28
我国的土遗址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这些内容丰富、建筑形式各异的土遗址受到自然环境、建筑物本身特性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发育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裂隙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建筑遗址最常见的病害之一。裂隙往往作为外界水分进入遗址土体的自由通道,通过软化效应降低裂隙壁面土体的力学强度;同时也是土遗址坍塌和冲沟等病害发育的主要诱因,破坏遗址土体整体的稳定性。结合土遗址裂隙的已有文献资料和西北地区实际调查成果,按成因和发育规模将夯土遗址裂隙进一步分类,并引出本文研究对象夯土遗址小裂隙。本文借助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夯土裂隙模拟实验平台模拟夯土遗址小裂隙,从注浆的可灌性、加固后裂隙土体的整体性、抗渗性和浆液对裂隙壁土体的软化效应入手,评价注浆管布设间距、埋设深度、处置方式和裂隙表面封护层厚度对夯土遗址小裂隙注浆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前人研究基础上,按土遗址裂隙的成因和发育规模细化分类:根据成因将裂隙分为卸荷裂隙(崖体应力释放引起的卸荷裂隙、侧向坍塌引起的卸荷裂隙和掏蚀引起的卸荷裂隙)、构造裂隙(构造作用产生的裂隙和构造遗迹引起的裂隙)、变形裂隙(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裂隙、圆形洞穴...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构造裂隙(交河故城遗址)
图 2-9 版筑缝(甘沟驿遗址西南墙角) 图 2-10 版筑缝发育为冲沟(草沟井南墙(2)修复工艺裂隙修复工艺裂隙指土遗址建成后,由于后期修复工艺所形成的裂隙,此类发育规模不仅与温度、基础沉降等外界环境有关,而且与修复工艺和修复模息息相关。根据修复时间修复可分为历史加固性修复和近代保护性修复,其中历史性修复夯筑体量往往较大。一般为原有建筑物功能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时,增强原有建筑功能的目的,对原有建筑物进行修复加固或扩建。如图 2-11驿遗址墙体为“夹心墙”,从洞室和坍塌剖面均可看到历史修复工艺遗留下隙,该裂隙走向近似平行于原有墙体走向,且多为贯通性裂隙;当墙体顶水时,大量雨水渗入墙体内部,破坏墙体稳定性,甘沟驿遗址多处修复墙现内外分层滑塌现象。现代土遗址修复加固本着文物保护理念,出于 “最小干预”原则,对土遗
图 2-9 版筑缝(甘沟驿遗址西南墙角) 图 2-10 版筑缝发育为冲沟(草沟井南墙(2)修复工艺裂隙修复工艺裂隙指土遗址建成后,由于后期修复工艺所形成的裂隙,此类发育规模不仅与温度、基础沉降等外界环境有关,而且与修复工艺和修复模息息相关。根据修复时间修复可分为历史加固性修复和近代保护性修复,其中历史性修复夯筑体量往往较大。一般为原有建筑物功能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时,增强原有建筑功能的目的,对原有建筑物进行修复加固或扩建。如图 2-11驿遗址墙体为“夹心墙”,从洞室和坍塌剖面均可看到历史修复工艺遗留下隙,该裂隙走向近似平行于原有墙体走向,且多为贯通性裂隙;当墙体顶水时,大量雨水渗入墙体内部,破坏墙体稳定性,甘沟驿遗址多处修复墙现内外分层滑塌现象。现代土遗址修复加固本着文物保护理念,出于 “最小干预”原则,对土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丝绸之路明长城遗址的病害性态研究[J]. 唐洪敏,石玉成,刘琨,卢育霞,郭鹏,魏来,李桐林.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6)
[2]生石灰为掺料的土遗址锚固浆液选型和性能研究[J]. 崔凯,黄井镜,谌文武,王东华,韩宁. 岩土力学. 2019(06)
[3]新时代、新担当、新愿景——甘肃石窟保护利用的探索与实践[J]. 王旭东. 雕塑. 2018(04)
[4]SH固土剂在遗址土中的渗透注浆扩散规律[J]. 谌文武,张起勇,刘宏伟. 岩土力学. 2019(02)
[5]烧料礓石拌合遗址土浆液结石体室内试验研究[J]. 谌文武,张克文,张景科,王东阳,周瑾,张起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干旱环境下土遗址夯补支顶加固变形机制室内试验研究[J]. 裴强强,王旭东,郭青林,张博,赵国靖,赵建忠. 岩土力学. 2018(08)
[7]砂层劈裂–压密注浆模拟试验系统研发及试验[J]. 张连震,李志鹏,刘人太,张庆松,李术才.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4)
[8]大地湾土遗址选材和营造方式探究[J]. 邵梓恙,梁肖倩,胡悦含,张子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13)
[9]陇东南丝绸之路祖脉文化资源现实意义臆说[J]. 蒲向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18(01)
[10]中国西北地区土遗址盐害阈值试验研究[J]. 杨善龙,王旭东,郭青林,陈雨,裴强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中国长城墙体建造技术研究[D]. 薛程.西北大学 2018
[2]应用于岩土质文物保护加固的两种传统材料的改性研究[D]. 赵林毅.兰州大学 2012
[3]交河故城崖体裂隙灌浆加固研究[D]. 和法国.兰州大学 2009
[4]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D]. 尚建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以烧料礓石为主剂的土遗址灌浆材料制备工艺研究[D]. 刘鸿.兰州大学 2018
[2]SH改性遗址土浆液性能试验研究[D]. 王东阳.兰州大学 2017
[3]中国传统有机三合土的性能研究与仿制[D]. 戴敏.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香妃墓琉璃砖破坏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D]. 邵东桥.兰州大学 2013
[5]糯米浆三合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D]. 纪晓佳.浙江大学 2013
[6]我国古代夯土建筑遗址灰土材料的初步研究[D]. 水碧纹.西北大学 2012
[7]注浆材料优化配比与注浆试验研究[D]. 夏小亮.安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5660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构造裂隙(交河故城遗址)
图 2-9 版筑缝(甘沟驿遗址西南墙角) 图 2-10 版筑缝发育为冲沟(草沟井南墙(2)修复工艺裂隙修复工艺裂隙指土遗址建成后,由于后期修复工艺所形成的裂隙,此类发育规模不仅与温度、基础沉降等外界环境有关,而且与修复工艺和修复模息息相关。根据修复时间修复可分为历史加固性修复和近代保护性修复,其中历史性修复夯筑体量往往较大。一般为原有建筑物功能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时,增强原有建筑功能的目的,对原有建筑物进行修复加固或扩建。如图 2-11驿遗址墙体为“夹心墙”,从洞室和坍塌剖面均可看到历史修复工艺遗留下隙,该裂隙走向近似平行于原有墙体走向,且多为贯通性裂隙;当墙体顶水时,大量雨水渗入墙体内部,破坏墙体稳定性,甘沟驿遗址多处修复墙现内外分层滑塌现象。现代土遗址修复加固本着文物保护理念,出于 “最小干预”原则,对土遗
图 2-9 版筑缝(甘沟驿遗址西南墙角) 图 2-10 版筑缝发育为冲沟(草沟井南墙(2)修复工艺裂隙修复工艺裂隙指土遗址建成后,由于后期修复工艺所形成的裂隙,此类发育规模不仅与温度、基础沉降等外界环境有关,而且与修复工艺和修复模息息相关。根据修复时间修复可分为历史加固性修复和近代保护性修复,其中历史性修复夯筑体量往往较大。一般为原有建筑物功能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时,增强原有建筑功能的目的,对原有建筑物进行修复加固或扩建。如图 2-11驿遗址墙体为“夹心墙”,从洞室和坍塌剖面均可看到历史修复工艺遗留下隙,该裂隙走向近似平行于原有墙体走向,且多为贯通性裂隙;当墙体顶水时,大量雨水渗入墙体内部,破坏墙体稳定性,甘沟驿遗址多处修复墙现内外分层滑塌现象。现代土遗址修复加固本着文物保护理念,出于 “最小干预”原则,对土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丝绸之路明长城遗址的病害性态研究[J]. 唐洪敏,石玉成,刘琨,卢育霞,郭鹏,魏来,李桐林.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6)
[2]生石灰为掺料的土遗址锚固浆液选型和性能研究[J]. 崔凯,黄井镜,谌文武,王东华,韩宁. 岩土力学. 2019(06)
[3]新时代、新担当、新愿景——甘肃石窟保护利用的探索与实践[J]. 王旭东. 雕塑. 2018(04)
[4]SH固土剂在遗址土中的渗透注浆扩散规律[J]. 谌文武,张起勇,刘宏伟. 岩土力学. 2019(02)
[5]烧料礓石拌合遗址土浆液结石体室内试验研究[J]. 谌文武,张克文,张景科,王东阳,周瑾,张起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干旱环境下土遗址夯补支顶加固变形机制室内试验研究[J]. 裴强强,王旭东,郭青林,张博,赵国靖,赵建忠. 岩土力学. 2018(08)
[7]砂层劈裂–压密注浆模拟试验系统研发及试验[J]. 张连震,李志鹏,刘人太,张庆松,李术才.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4)
[8]大地湾土遗址选材和营造方式探究[J]. 邵梓恙,梁肖倩,胡悦含,张子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13)
[9]陇东南丝绸之路祖脉文化资源现实意义臆说[J]. 蒲向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18(01)
[10]中国西北地区土遗址盐害阈值试验研究[J]. 杨善龙,王旭东,郭青林,陈雨,裴强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博士论文
[1]中国长城墙体建造技术研究[D]. 薛程.西北大学 2018
[2]应用于岩土质文物保护加固的两种传统材料的改性研究[D]. 赵林毅.兰州大学 2012
[3]交河故城崖体裂隙灌浆加固研究[D]. 和法国.兰州大学 2009
[4]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D]. 尚建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以烧料礓石为主剂的土遗址灌浆材料制备工艺研究[D]. 刘鸿.兰州大学 2018
[2]SH改性遗址土浆液性能试验研究[D]. 王东阳.兰州大学 2017
[3]中国传统有机三合土的性能研究与仿制[D]. 戴敏.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香妃墓琉璃砖破坏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D]. 邵东桥.兰州大学 2013
[5]糯米浆三合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D]. 纪晓佳.浙江大学 2013
[6]我国古代夯土建筑遗址灰土材料的初步研究[D]. 水碧纹.西北大学 2012
[7]注浆材料优化配比与注浆试验研究[D]. 夏小亮.安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56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5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