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店上层文化渊源考
发布时间:2021-03-05 09:51
本文从人种和文化两个角度对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探讨。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相关的古代对比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对比组间的亲疏关系之后得出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主要来源于高台山文化的结论。进一步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得到进一步证实。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一、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的发现
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地理分布
三、有关夏家店上层文化渊源问题的不同观点
四、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的种系归属
第二章 夏家店上层文化来源的种族人类学证据
一、材料
二、方法与分析
三、结论
第三章 夏家店上层文化来源的考证
一、考古学文化间的比较
二、夏家店上层文化产生的背景
第四章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族属问题的补充意见
注释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与气候变迁[J]. 韩茂莉. 考古. 2005(10)
[2]辽西区夏至战国时期文化格局与经济形态的演进[J]. 王立新. 考古学报. 2004(03)
[3]龙头山遗址的几个问题[J]. 王立新,齐晓光. 北方文物. 2002(01)
[4]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青铜时代颅骨的人类学研究[J]. 陈山. 人类学学报. 2000(01)
[5]辽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种系构成及相关问题[J]. 王明辉. 华夏考古. 1999(02)
[6]《春秋》与《左传》中所见的狄[J]. 杨建华. 史学集刊. 1999(02)
[7]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J]. 朱永刚,王成生,赵宾福. 考古学报. 1992(04)
[8]从古文字谈胡、胡国与东胡[J]. 张亚初. 文博. 1992(01)
[9]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J]. 曹建恩,齐晓光. 考古. 1991(08)
[10]夏家店上层文化及其族属问题[J]. 靳枫毅. 考古学报. 1987(02)
博士论文
[1]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D]. 赵宾福.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500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一、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的发现
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地理分布
三、有关夏家店上层文化渊源问题的不同观点
四、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的种系归属
第二章 夏家店上层文化来源的种族人类学证据
一、材料
二、方法与分析
三、结论
第三章 夏家店上层文化来源的考证
一、考古学文化间的比较
二、夏家店上层文化产生的背景
第四章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族属问题的补充意见
注释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与气候变迁[J]. 韩茂莉. 考古. 2005(10)
[2]辽西区夏至战国时期文化格局与经济形态的演进[J]. 王立新. 考古学报. 2004(03)
[3]龙头山遗址的几个问题[J]. 王立新,齐晓光. 北方文物. 2002(01)
[4]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青铜时代颅骨的人类学研究[J]. 陈山. 人类学学报. 2000(01)
[5]辽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种系构成及相关问题[J]. 王明辉. 华夏考古. 1999(02)
[6]《春秋》与《左传》中所见的狄[J]. 杨建华. 史学集刊. 1999(02)
[7]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J]. 朱永刚,王成生,赵宾福. 考古学报. 1992(04)
[8]从古文字谈胡、胡国与东胡[J]. 张亚初. 文博. 1992(01)
[9]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J]. 曹建恩,齐晓光. 考古. 1991(08)
[10]夏家店上层文化及其族属问题[J]. 靳枫毅. 考古学报. 1987(02)
博士论文
[1]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D]. 赵宾福.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65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6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