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的年代问题——兼谈石峁遗址的分期
发布时间:2021-03-23 01:06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口簧及三足瓮、敛口盉,年代应为公元前1900年以后,而非公元前2000年前后。口簧还见于陶寺遗址J401,测年数据早于石峁遗址出土口簧,因而"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河套地区是世界口簧的祖源地"的观点不确。石峁遗址应当区分为三个时期的三类文化堆积,但这三类文化堆积并不是石峁遗址的全部遗存。
【文章来源】:文博.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石峁2 0 1 2 W2、W3与新华99H108陶鬲
石峁第二类文化堆积是“龙山时代之后、二里头文化时期之前的夏时期”,即以肥足鬲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新华W2与陶寺ⅢH303的圈足罐、高领折肩罐相比,除前者略矮胖外,其他方面几乎相同,可视为同时期。新华W2打破99H108,从石峁、新华、朱开沟等遗址已经发表的材料来看,99H108的阶段已有肥足鬲,这样通过新华99H108出土的双鋬鬲,就可以把石峁一、二类文化堆积连接起来了(图二)。石峁第三类文化堆积是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遗存”。石峁韩家圪旦地点所出的“唇缘均匀分布压印一周斜向短绳纹装饰”的陶鬲(F10:4)、豆盘(F10:3)(原报告分别称为不见“鋬手”与“细柄”的鋬手鬲和细柄豆)[19]以及《试论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过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遗址C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图三)[20],应属于第三类文化堆积。同类器物亦可见于陕西神木朱开沟和陕西清涧李家崖等遗址[21]。
石峁第三类文化堆积是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遗存”。石峁韩家圪旦地点所出的“唇缘均匀分布压印一周斜向短绳纹装饰”的陶鬲(F10:4)、豆盘(F10:3)(原报告分别称为不见“鋬手”与“细柄”的鋬手鬲和细柄豆)[19]以及《试论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过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遗址C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图三)[20],应属于第三类文化堆积。同类器物亦可见于陕西神木朱开沟和陕西清涧李家崖等遗址[21]。图四陶寺M3015出土陶器
本文编号:3094830
【文章来源】:文博. 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石峁2 0 1 2 W2、W3与新华99H108陶鬲
石峁第二类文化堆积是“龙山时代之后、二里头文化时期之前的夏时期”,即以肥足鬲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新华W2与陶寺ⅢH303的圈足罐、高领折肩罐相比,除前者略矮胖外,其他方面几乎相同,可视为同时期。新华W2打破99H108,从石峁、新华、朱开沟等遗址已经发表的材料来看,99H108的阶段已有肥足鬲,这样通过新华99H108出土的双鋬鬲,就可以把石峁一、二类文化堆积连接起来了(图二)。石峁第三类文化堆积是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遗存”。石峁韩家圪旦地点所出的“唇缘均匀分布压印一周斜向短绳纹装饰”的陶鬲(F10:4)、豆盘(F10:3)(原报告分别称为不见“鋬手”与“细柄”的鋬手鬲和细柄豆)[19]以及《试论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过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遗址C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图三)[20],应属于第三类文化堆积。同类器物亦可见于陕西神木朱开沟和陕西清涧李家崖等遗址[21]。
石峁第三类文化堆积是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白燕四期文化的后段遗存”。石峁韩家圪旦地点所出的“唇缘均匀分布压印一周斜向短绳纹装饰”的陶鬲(F10:4)、豆盘(F10:3)(原报告分别称为不见“鋬手”与“细柄”的鋬手鬲和细柄豆)[19]以及《试论石峁城址的年代及修建过程》一文中所提到的“石峁遗址C组(段)陶器”中的一件陶鬲上半部(图三)[20],应属于第三类文化堆积。同类器物亦可见于陕西神木朱开沟和陕西清涧李家崖等遗址[21]。图四陶寺M3015出土陶器
本文编号:3094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09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