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记忆延续研究——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为例
本文关键词:滨水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记忆延续研究——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工业遗产是社会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承载着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景观和记忆,为城市保留和建构了社会公共记忆的空间与素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文脉保护意识的觉醒,使得滨水区遗存和集聚的码头、仓库、工厂成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发展模式为案例,重点解析和梳理了滨水区工业遗产通过形态保护全面化、功能定位平民化、遗产展示活态化、运作机制创新化和展陈手法数字化等措施,有效延续城市记忆。最后,将杭州运河工业遗产的城市记忆延续归纳为"双层模式",并访谈了多利益主体对其的评价,以期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参考。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城市记忆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 大运河 城市滨水区 多利益主体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3BSH044)资助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引言产业结构的转型使滨水区遗存的码头、仓库、工厂成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与之有关的政策导向也逐渐由拆除向保护、修复、促进发展转变[1]。滨水区工业遗产折射了整个社会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景观和城市记忆,美国波士顿昆西市场、旧金山渔人码头、巴尔的摩廷戴克码头,英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4期
2 戴湘毅;阙维民;;世界遗产视野下的矿业遗产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3 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年10期
4 张晓莉;;城市记忆与工业遗存[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5 陈建娜;;拉住即将消失的城市记忆[J];城市问题;2013年04期
6 李林,魏卫;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8 韩福文;王芳;;工业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以辽宁工业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9 张环宙;吴茂英;沈旭炜;;城市滨水RBD开发研究:让滨水回归生活[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10 谢红彬;高玲;;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艳;乔峰;;洛阳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策略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王琼;张颖;郑凯;;串起城市破碎景观的蜥蜴——城市废弃轨道空间生态重构[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3 张学锋;赵翠侠;;合肥工业遗产保护及其再利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5 姜成勇;吴相利;张维亮;;无锡市民族工商业遗产旅游价值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6 潘百红;吴健;;国内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现状[J];北方园艺;2009年12期
7 郑岩;崔广彬;;东北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8 韩福文;佟玉权;王芳;;德国鲁尔与我国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9 刘迪;于明霞;;论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J];博物馆研究;2009年04期
10 刘翔;;工业遗产的认定及价值构成[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强;张文婷;;天津第一热电厂产业建筑遗存改造再利用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4 陈建立;李延祥;;古代矿冶遗址的研究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玮玮;杨毅栋;;超越物质空间规划的挑战——杭州市区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实践[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徐蓉;;城市主题文化视野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以宁波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神志;李吉墉;;广州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张艳玲;;资源型城市生态旅游开发机制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邹蔚然;;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旅游业转型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段海龙;京绥铁路研究(1905-1937)[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力;资源型城市工业地段更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丁灵鸽;城市新区主导区域城市设计中的文化植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静;城市后工业公园剖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10 黄琪;上海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珊珊;红军长征湖南段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陆小华;广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艳;基于LOFT创意园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闫立惠;杭州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功能置换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段锐;历史价值视域下的长沙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炎焱;杭州市工业遗存景观更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彭峰;城市后工业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冯磊;新乡市白垩土矿石废弃地生态与景观重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吴健;城市记忆的延续:长沙火车南站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姜睿;旅游与遗产保护[J];商业研究;2001年07期
3 王青云;;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城市[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9期
4 罗永泰,张金娟;我国中央商务区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5 王莹;刘雪美;;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初探——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6 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7 干哲新;浅谈水滨开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8 周永广;沈旭炜;;基于时空维度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导向[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9 陶伟,岑倩华;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反映的学术态势[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10 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士林;[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郭宝平 王岩
本文编号:313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1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