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配美器——遂宁金鱼村窖藏饮食器具赏析
发布时间:2021-06-09 05:43
宋代是我国饮食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了大量宋代饮食器具,包括酒具、茶具、食具,反映出宋代饮食中瓷质用具十分普及。大量茶具的出现是四川地区作为宋代重要茶叶产地的重要佐证,而器具上的纹饰则是宋代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2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瓷梅瓶
本文从宋代兴盛的餐饮业出发,对宋代的饮食器具做了简单的梳理,最后以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瓷器为对象,对宋代的饮食器具进行了介绍,其中酒具、茶具主要着眼于其功能性,而碗、碟、盘则主要侧重于纹饰的介绍,并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金鱼村窖藏出土的瓷器包含了各种常见的饮食器具,能够说明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饮食器皿的基本情况。这些器物主要来自浙江龙泉窑和江西景德镇窑,从中不难看出龙泉窑在釉色和造型方面略胜一筹,而景德镇窑产品上面的图案和纹饰则较为精美。纹饰大多为花卉,反映了宋代社会对鲜花的热爱以及对其所蕴含文化内涵的推崇,其余婴戏、犀牛望月纹等,则寄托了宋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之,若想要通过文物了解宋人的日常生活,遂宁金鱼村窖藏瓷器当是十分重要的窗口。
带盖瓷杯,金鱼村窖藏出土了龙泉窑青釉和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茶杯100余件,出土的瓷杯均为直口、圈足、装饰划花莲瓣纹。龙泉窑青瓷杯腹部为弧形,过渡到圈足比较平滑(图4);景德镇青白瓷杯为直腹,到圈足的过渡有明显的转折(图5)。龙泉窑类莲瓣略宽,线条柔和,分布疏朗。杯盖装饰和杯身一样,均是莲瓣纹,而且纹样细节几乎一致。杯身为刻画双层仰莲纹,莲瓣中部均有一道凸脊,莲瓣的数量有较大差距,少则13瓣,多者达20瓣;杯盖亦是刻画双层莲瓣纹,值得注意的是盖顶有一个短纽,形似荷叶掐断后的短茎,不具有实用性。而景德镇窑类,杯盖和杯身纹饰并不相同。杯身为莲瓣纹,与龙泉窑产品相比莲瓣较窄,上部略尖,线条刚直,分布紧凑;杯盖则是装饰菊瓣纹。窖藏出土大量的青瓷、青白瓷茶杯,说明宋代青瓷茶杯的盛行,而这也是对唐代审美的一种继承,唐代陆羽就认为“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①。图2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瓷梅瓶
本文编号:3220056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2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瓷梅瓶
本文从宋代兴盛的餐饮业出发,对宋代的饮食器具做了简单的梳理,最后以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瓷器为对象,对宋代的饮食器具进行了介绍,其中酒具、茶具主要着眼于其功能性,而碗、碟、盘则主要侧重于纹饰的介绍,并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金鱼村窖藏出土的瓷器包含了各种常见的饮食器具,能够说明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饮食器皿的基本情况。这些器物主要来自浙江龙泉窑和江西景德镇窑,从中不难看出龙泉窑在釉色和造型方面略胜一筹,而景德镇窑产品上面的图案和纹饰则较为精美。纹饰大多为花卉,反映了宋代社会对鲜花的热爱以及对其所蕴含文化内涵的推崇,其余婴戏、犀牛望月纹等,则寄托了宋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之,若想要通过文物了解宋人的日常生活,遂宁金鱼村窖藏瓷器当是十分重要的窗口。
带盖瓷杯,金鱼村窖藏出土了龙泉窑青釉和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茶杯100余件,出土的瓷杯均为直口、圈足、装饰划花莲瓣纹。龙泉窑青瓷杯腹部为弧形,过渡到圈足比较平滑(图4);景德镇青白瓷杯为直腹,到圈足的过渡有明显的转折(图5)。龙泉窑类莲瓣略宽,线条柔和,分布疏朗。杯盖装饰和杯身一样,均是莲瓣纹,而且纹样细节几乎一致。杯身为刻画双层仰莲纹,莲瓣中部均有一道凸脊,莲瓣的数量有较大差距,少则13瓣,多者达20瓣;杯盖亦是刻画双层莲瓣纹,值得注意的是盖顶有一个短纽,形似荷叶掐断后的短茎,不具有实用性。而景德镇窑类,杯盖和杯身纹饰并不相同。杯身为莲瓣纹,与龙泉窑产品相比莲瓣较窄,上部略尖,线条刚直,分布紧凑;杯盖则是装饰菊瓣纹。窖藏出土大量的青瓷、青白瓷茶杯,说明宋代青瓷茶杯的盛行,而这也是对唐代审美的一种继承,唐代陆羽就认为“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①。图2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瓷梅瓶
本文编号:3220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2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