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脉络视角的扬州古运河遗产特征及文化识别
发布时间:2021-06-17 07:23
大运河后申遗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设运河文化带,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战略思想,而要建设运河文化带,就要梳理运河文化,理解运河文化。"历史脉络"的概念是美国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方法论和核心概念,美国遗产保护规划的第一步是建立历史脉络,然后再进行遗产认定、价值评估、保护规划等。扬州古运河是整个大运河的原点,历史意义非凡,对于古运河的保护规划是个棘手问题,而对古运河遗产及文化的探究与识别是保护的基本命题。本研究基于"历史脉络"视角,揭示扬州古运河遗产特征,提出文化识别的思路与方法:首先梳理古运河的背景要素——扬州城市格局演变,其次梳理扬州古运河的历史沿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空双向分析,提炼出古运河历史脉络;再次依据历史脉络分析古运河遗产资源构成,深入探讨古运河的文化特征、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最后提出古运河遗产"一带、四区、三湾、多点"的整体保护的空间结构。研究借鉴美国遗产保护领域的"历史脉络"概念,以此为视角,分析扬州古运河的"历史脉络",依据历史脉络明确古运河遗产资源,并系统全面地呈现扬州古运河的文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度理解古运河文化,为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理论...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20(0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历史脉络”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二、研究区域概况
三、扬州古运河历史脉络梳理
(一)扬州城市格局演变
(二)扬州古运河历史沿革
1. 运河的形成期(春秋至隋)
2. 运河的发展期
3. 运河的衰落期
(三)古运河历史脉络
四、基于“历史脉络”的古运河遗产资源构成分析
五、基于历史脉络的扬州古运河文化识别与保护
(一)扬州古运河的文化特征
(二)扬州古运河文化的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
(三)扬州古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遗产价值研究综述——基于CNKI中国知网远程数据库[J]. 王燕燕,王浩,唐晓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空间研究[J]. 陈星,杨豪中. 工业建筑. 2016(03)
[3]历史脉络概念:美国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之方法学基础[J]. 黄明玉.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04)
[4]基于IPA分析法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以扬州东关街为例[J]. 王亚辉,明庆忠,吴小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02)
[5]邗沟与京杭大运河[J]. 陈慕. 江苏地方志. 2004(03)
本文编号:3234752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20(05)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历史脉络”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二、研究区域概况
三、扬州古运河历史脉络梳理
(一)扬州城市格局演变
(二)扬州古运河历史沿革
1. 运河的形成期(春秋至隋)
2. 运河的发展期
3. 运河的衰落期
(三)古运河历史脉络
四、基于“历史脉络”的古运河遗产资源构成分析
五、基于历史脉络的扬州古运河文化识别与保护
(一)扬州古运河的文化特征
(二)扬州古运河文化的演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
(三)扬州古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及遗产价值研究综述——基于CNKI中国知网远程数据库[J]. 王燕燕,王浩,唐晓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扬州东关街历史街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空间研究[J]. 陈星,杨豪中. 工业建筑. 2016(03)
[3]历史脉络概念:美国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之方法学基础[J]. 黄明玉.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04)
[4]基于IPA分析法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以扬州东关街为例[J]. 王亚辉,明庆忠,吴小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02)
[5]邗沟与京杭大运河[J]. 陈慕. 江苏地方志. 2004(03)
本文编号:3234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3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