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考古发现下的大运河安徽段文化

发布时间:2021-06-17 11:18
  大运河安徽段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收获颇丰,较为重要的遗址有柳孜运河遗址、西关运河遗址、木牌坊运河遗址等。通过分析构成运河文化因素的河道本体、桥梁、码头、木岸及邮驿递铺等重要遗迹,可知大运河安徽段通济渠不仅是"公家运漕"重要水道,还是"私行商旅"黄金水道,也是瓷器贸易的通道,应依据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特点,进一步做好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 

【文章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2020,35(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大运河安徽段的考古发现
2 大运河安徽段的重要遗迹
    2.1 通济渠流经线路和宽度
    2.2 桥梁
    2.3 码头
    2.4 木岸
    2.5 邮驿递铺
3 大运河安徽段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考古阐释与文化解读[J]. 林留根.  东南文化. 2019(01)
[2]关于柳孜运河遗址“木岸狭河”的探讨[J]. 魏雷,余敏辉.  宿州学院学报. 2016(04)
[3]安徽泗县刘圩汴河故道遗址的第二次发掘[J]. 朔知,赵卫东,张小雷,张伟,何钰婧,许晶晶,孟庆机,王劲松,王育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4(12)
[4]基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J]. 姜师立,张益.  中国名城. 2014(04)
[5]隋唐大运河安徽泗县段邓庄遗址发掘简报[J]. 赵彦志,任一龙,刘松林,夏连杰,任鹏.  南方文物. 2013(03)
[6]安徽泗县刘圩汴河故道遗址发掘简报[J]. 贾庆元,任一龙,王志,刘松林,田松亭,王红乾,张晓荣,李毛宁,王忠启,史少锋,毛炳钧,曹宽宁,周崇文,张伟,杨钰侠.  东南文化. 2011(05)
[7]唐宋汴河与宿州的兴起[J]. 井红波,杨钰侠.  宿州学院学报. 2010(01)
[8]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J]. 谭徐明,于冰,王英华,张念强.  水利学报. 2009(10)
[9]唐宋金元急递制度的沿革[J]. 焦杰.  社会科学评论. 2008(03)
[10]揭密安徽隋唐大运河[J]. 王俊.  江淮文史. 2007(05)



本文编号:3235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35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