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刷花帽筒亦可人——大贵州滩博物馆藏珍

发布时间:2021-07-04 17:56
  <正>帽筒,顾名思义,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帽的器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帽筒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帽筒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帽筒实物是清代嘉庆朝官窑出品的黄地镂孔云龙纹图案帽筒。清代的官帽是硬质斗笠形的,帽顶上有红缨、珠子和金属,易压损变形,故而为陈设官帽而设计了一种圆柱形器具——帽筒。帽筒取代了以往的帽架,早期为单个出现,到了清咸丰、同治之后就成双成对地出现,一直延续到光绪、民国时期。帽筒的品种样式为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和圆筒 

【文章来源】:东方收藏. 2020,(09)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刷花帽筒亦可人——大贵州滩博物馆藏珍


高28、直径11厘米

丹凤,白头翁,凤凰,牡丹


。民间以白头翁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白头翁配以牡丹,寓意富贵到白头,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美满、和谐的愿望。6.民国时期程大有刷花《丹凤来仪图》帽筒一对(图6),高28、直径11厘米。此帽筒胎质细腻,釉面光亮,底为玉璧底。图绘一只神采奕奕的凤凰立于秀石之上。凤凰先刷出轮廓,再以细笔勾画、点厾,用竹刀刻划出翎羽,表现得栩栩如生。秀石刷花表现,流动的肌理摄取自然之旨趣,色块过渡自然,刻画精细有灵气。大朵牡丹色泽艳丽,枝叶正侧俯仰错落有致。题款为“丹凤来仪,江西程■图5程大有《富贵白头图》■图6程大有《丹凤来仪图》■图7刘义太《春想意美图》OrientalCollection44说陶论瓷OrientalCollection

异彩纷呈,典故,颜色,果品


逐渐向亮面过渡。亮面色彩单纯,上色一次完成,借白瓷底呼应托出色彩。衣服的上色从深色到淡色,方法依此类推,刷完衣服,再刷脸和手的颜色,脸部先刷头发和嘴唇,次刷暗部和皱纹,最后刷亮部,从深暗处逐渐向亮凸处刷色。颜色上好后,用单料画笔按需要颜色蘸胶水料或油料调和,在色面上勾画出五官、胡须和手部轮廓线以及领边、腰带和头巾等。在色面上画五官非常难,如有一笔失误,作品全败。因此,要有扎实的人物造型能力和书画基矗(图13)刷花表现的纹饰图案较为丰富,有山水、时装少女、历史典故、花鸟、动物、博古图、八破图等,只要是手绘方式能表现的刷花均能表现。中国画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刷花工艺也能表现,需要将五种不同的颜色一层一层刷上去,厚薄适中,根据需要达到浓淡深浅变化。静观一只只帽筒好似一本五彩的书。它情趣盎然,酣畅淋漓,奥妙无穷,优雅而浑厚质朴;它记录着灿烂的文化和丰厚的历史,积淀着异彩纷呈的中华艺术,传递着一个个遥远的故事。细品一只只帽筒宛如一个绚烂的画廊。无论是古装人物还是时装少女,无论是历史典故还是当代写实,无论是祈福许愿还是寄意哲思,无论是飞禽水鸟还是走兽家畜,笔意纵横处,异彩纷呈图。人神鸟兽栩栩如生,山河树木气宇轩昂,一幅幅精彩画面,让人陶醉,让人沉静,让人在沉静中陶醉,在陶醉中沉静。又新意盎然,画风工整秀丽,可谓刷花《博古图》之精品佳作。博古是杂画的一种,后人将图画在器物上,形成装饰的工艺品,泛称“博古”。如“博古图”加上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画幅的叫“花博古”。北宋大观宋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人因此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有时以花卉、果品


本文编号:3265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65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