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文化的琮、璧、钺
发布时间:2021-07-09 04:25
本文通过分析石峡文化玉器的形制、纹饰和出土背景,认为石峡文化中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是良渚文化工匠南下,制玉技术南传的反映,而非实物、精神层面的交流。石峡文化早期Ⅰ段的墓葬中已有玉钺随葬,但其形制多为本地特色,不能确定是否受到良渚文化的直接影响。石峡文化早期Ⅱ段时,出现了以玉琮为代表的良渚风格玉器,在器形与纹饰上皆可与良渚文化的同类器直接相比,但在制作工艺和纹饰结构上都略显粗糙。石峡文化中晚期时,良渚文化风格玉器已被本土化,形成了矽卡岩琮、重圈眼无眼线神人纹等制器特色。根据随葬琮、钺与墓葬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制钺所用材料优于制琮的情况判断,石峡文化先民自始至终更偏爱用钺而非琮来标榜身份。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石峡M44:4双鼻壶
石峡文化早期Ⅱ段玉器与纹饰比较
石峡文化中期玉器与纹饰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浙江桐庐小青龙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仲召兵,刘志方. 文物. 2013(11)
[2]从石峡考古看岭南早期古文化的土著性及多元文化的融合[J]. 何国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2)
[3]江苏常熟罗墩遗址发掘简报[J]. 张照根,周公太,常利平. 文物. 1999(07)
[4]关于樊城堆文化的若干思考[J]. 曹柯平. 南方文物. 1993(04)
[5]新余市拾年山遗址第三次发掘[J]. 李家和,徐长青,王强,李小平. 东南文化. 1991(05)
[6]江西新余市拾年山遗址[J]. 刘诗中,李家和. 考古学报. 1991(03)
[7]广东海丰县发现玉琮和青铜兵器[J]. 杨少祥,郑政魁. 考古. 1990(08)
[8]丰城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J]. 万德强. 江西文物. 1989(02)
[9]江苏省昆山县少卿山遗址[J]. 陈兆弘. 文物. 1988(01)
[10]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J]. 汪遵国,李文明,钱锋. 考古. 1984(02)
本文编号:3273020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石峡M44:4双鼻壶
石峡文化早期Ⅱ段玉器与纹饰比较
石峡文化中期玉器与纹饰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浙江桐庐小青龙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仲召兵,刘志方. 文物. 2013(11)
[2]从石峡考古看岭南早期古文化的土著性及多元文化的融合[J]. 何国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2)
[3]江苏常熟罗墩遗址发掘简报[J]. 张照根,周公太,常利平. 文物. 1999(07)
[4]关于樊城堆文化的若干思考[J]. 曹柯平. 南方文物. 1993(04)
[5]新余市拾年山遗址第三次发掘[J]. 李家和,徐长青,王强,李小平. 东南文化. 1991(05)
[6]江西新余市拾年山遗址[J]. 刘诗中,李家和. 考古学报. 1991(03)
[7]广东海丰县发现玉琮和青铜兵器[J]. 杨少祥,郑政魁. 考古. 1990(08)
[8]丰城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J]. 万德强. 江西文物. 1989(02)
[9]江苏省昆山县少卿山遗址[J]. 陈兆弘. 文物. 1988(01)
[10]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J]. 汪遵国,李文明,钱锋. 考古. 1984(02)
本文编号:3273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7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