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觚”的起源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20:23
  本文以铜觚为基点,向前追溯铜觚的前身,在早于铜觚的器物中试图找出觚这类器的流布与嬗变。我们通过梳理材料找出了陶觚形杯、漆觚形杯两大类相关材料,且以陶觚形杯为大宗,我们根据觚形杯的类型与年代将其分为四期六大区,找出觚形杯最早诞生的地区,梳理了各地区间的交流关系和传播路线,并结合出土情境探讨了觚形杯如何从一类普通的实用器逐渐“入主”中原成为商周核心礼器成员之一,最后结合新石器时代和夏商西周时期出现的有关觚的相似考古现象加以考察其功能。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觚”的起源及相关问题研究


觚形杯的类型学划分标准

序列,海安,龙虬庄,高邮


第二章觚形杯的类型学分析14图五江淮地区觚形杯1.甲1类B型I式(海安青墩M71:1)2.甲1类B型II式(海安青墩M53:14)3.甲1类B型III式(海安青墩M38:1)4.甲2类Aa型I式(高邮龙虬庄M156:2)5.6.甲2类Aa型II式(龙虬庄M11:3、4)7.甲2类B型I式(海安青墩M46:3)8.甲2类B型II式(高邮龙虬庄M240:1)二、分期与年代此地区的觚形杯年代跨度大,数量较少,形制较为简单,从觚形杯的总体发展来看可分为两期(表2.2)。表2.2黄河下游地区觚形杯分期表甲1类甲2类B型Aa型B型一期IIII二期IIIIIIII(一)分期第一期:本期是江淮地区觚形杯的产生期,属于觚形杯发展总序列中的第一期早段。属于本期的单位有海安青墩M54、M64、M71、M74、M76、M77,高邮龙虬庄M156等。本期最早的甲1类B型I式海安青墩M71:1与黄河下游地区甲1类A型兖州王因M2490:2几乎一样,且年代相近,应为受黄河下游影响

常州,太湖


第二章觚形杯的类型学分析17常州新岗M113:2(图六,11)。II式:侈口,杯身自口部斜收至底部,杯底略外撇,底部锯齿状足分布较疏。标本有常州新岗M47:6(图六,12)。III式:侈口,杯身自口部斜收至底部,杯底外撇出小台,底部锯齿状足分布稀疏。标本有常州新岗H3:10(图六,13)。E型方形乳钉足,侈口,深直腹,腹部两周凸棱,凸棱上刻斜向竖道,近底部也有两道风格近似的凸棱,凸棱间饰以圆点与斜向线条组成的纹饰。标本有南河浜M59:5(图六,14)。图六环太湖区觚形杯1.甲1类A型I式(常州新岗M58:2)2.甲1类A型II式(常州新岗M23:1)3.甲1类A型III式(常州新岗T3233②b:2)4.甲1类B型I式(常州新岗M49:2)5.甲1类B型II式(常州新岗M52:7)6.甲1类B型III式(常州新岗M79:3)7.甲2类B型I式(张家港东山村M98:22)8.甲2类B型II式(常州新岗M66:1)9.甲2类B型III式(张家港东山村M83:3)10.甲2类B型IV式(石马兜M59:0)11.甲2类C型I式(常州新岗M113:2)12.甲2类C型II式(常州新岗M47:6)13.甲2类C型III式(常州新岗H3:10)14.甲2类E型(南河浜M59:5)(二)乙类细体由于本地区的漆觚仅有部分器型清晰,多数均由于材质原因仅见漆痕,故不进行细致的类型学分析,仅将这批搜集的材料录入以补充觚形杯的发展过程。虽然这批材料较为零散,但其重要性确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是觚形杯发展历史中第一次质地转换,由常见的陶质转换成了木质,并在其外表涂漆。也正是这次转换,觚形杯在器型审美上有了大幅提升,由粗矮的陶觚形杯转变成修长挺拔的细高漆觚形杯,且随着良渚人群和大汶口人群的交流在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陶质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汶口文化匕形器研究[J]. 张超华.  东南文化. 2020(01)
[2]漆觚、圆陶片与柄形器[J]. 严志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1)
[3]试论商周青铜器的中期质变[J]. 毕经纬.  考古. 2019(09)
[4]山纹考——说环带纹、波纹、波曲纹、波浪纹应正名为山纹[J]. 李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9(01)
[5]二里头遗址出土漆器及其制作产地蠡测[J]. 杨远.  文博. 2018(04)
[6]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墓发掘[J]. 谢尧亭,王金平,杨及耘,李永敏,赵静.  考古学报. 2018(02)
[7]好川和良渚文化的漆觚、棍状物及玉锥形器[J]. 方向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06)
[8]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1017号墓发掘[J]. 谢尧亭,王金平,杨及耘,李永敏.  考古学报. 2018(01)
[9]崧泽文化陶质酒器初探[J]. 张小帆.  考古. 2017(12)
[10]论妇好墓随葬铜觚爵的配制及相关问题[J]. 岳洪彬.  三代考古. 2017(00)

博士论文
[1]屈家岭文化研究[D]. 单思伟.武汉大学 2018
[2]环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 郭梦雨.吉林大学 2018
[3]薛家岗文化研究[D]. 梅术文.吉林大学 2015
[4]大汶口文化研究[D]. 张鑫.吉林大学 2015
[5]汉水中游新石器文化编年序列及其与邻近地区的互动关系[D]. 何强.吉林大学 2015
[6]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 霍东峰.吉林大学 2010
[7]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D]. 王芬.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大汶口文化时期觚形杯研究[D]. 贺亚炳.山东大学 2019
[2]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仪与社会权力分配[D]. 张强.山东大学 2018
[3]海岱地区大汶口—龙山文化陶礼器试析[D]. 王忠保.山东大学 2013
[4]鲁北地区大汶口文化葬俗研究[D]. 刘团徽.吉林大学 2012
[5]玉柄形器研究[D]. 李小燕.吉林大学 2008
[6]商周青铜觚研究[D]. 王文娟.西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80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80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9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