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2:00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村落是人类聚落的延续,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精髓,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满载了文明发展的记忆。在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重心从农业向工业转化,作为农业文明和传统文化载体的传统村落如何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传统村落出现发展建设“千村一面”的情况,其中发展形式单一,生态环境被破坏,经济发展粗放,社会治理落后,社会组织松散,农民生产能力低下等问题凸显,因此如何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村落经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相结合是传统村落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构建全方位的生态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理论研究为出发,概述了传统村落进行生态发展的意义;在对陕西省部分传统村落(韩城党家村、米脂杨家沟,安康紫阳、平利、旬阳、石泉,铜川照金古镇等)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分析陕西省传统村落分布现状和生态发展现状,找出了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存在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并依据桑加亚拉尔发展经济学激励有效性假设,从认知、激励、制度、组织、能力等方面总结了相应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构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的原则和依据,按照产业主导将陕西省传统村落的生态发展模式构建为三种基本形态,主要有传统村落生态旅游模式、传统村落休闲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传统村落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并对相应的的传统村落进行了范例研究,找出了该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发展优势、基本特点以及该模式在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中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陕西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生态发展结合起来,突破以往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业的模式,突出农业与工业的作用,在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的构建上进行了丰富,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陕西省 传统村落 生态发展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综述12-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4 分析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6-17
- 1.4.1 分析框架16
- 1.4.2 研究内容16-17
- 1.4.3 研究方法17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17-18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8-26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21
- 2.1.1 传统村落18-19
- 2.1.2 生态发展、生态发展模式19-21
- 2.2 相关理论基础21-26
- 2.2.1 激励有效性假设21
- 2.2.2 利益相关者分析21-22
- 2.2.3 生态发展相关理论22-26
- 3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依据26-42
- 3.1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基本现状26-35
- 3.1.1 陕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26-31
- 3.1.1.1 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27-29
- 3.1.1.2 陕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29-30
- 3.1.1.3 陕北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30-31
- 3.1.2 陕西省传统村落的发展变迁31-33
- 3.1.3 陕西省传统村落的生态发展现状33-35
- 3.2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SWOT分析35-42
- 3.2.1 优势36-38
- 3.2.2 劣势38-39
- 3.2.3 机遇39-40
- 3.2.4 挑战40-42
- 4 影响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因素42-48
- 4.1 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主体42-43
- 4.2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制约因素43-48
- 4.2.1 思维认知方面的制约43-45
- 4.2.2 制度构建方面的制约45
- 4.2.3 激励缺失方面的制约45-46
- 4.2.4 组织建设方面的制约46
- 4.2.5 能力提升方面的制约46-48
- 5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的选择48-74
- 5.1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的构建原则48-51
- 5.1.1 保护优先原则48
- 5.1.2 以人为本原则48-49
- 5.1.3 规划先行原则49-50
- 5.1.4 区域联合原则50
- 5.1.5 比较优势原则50-51
- 5.2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之生态旅游模式51-62
- 5.2.1 生态旅游模式案例——米脂杨家沟村红色旅游影视基地51-58
- 5.2.2 发展传统村落生态旅游的制约因素58-59
- 5.2.3 发展传统村落生态旅游模式的推广59-62
- 5.3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之休闲生态农业模式62-67
- 5.3.1 发展传统村落休闲生态农业模式案例——陕北佳县古枣园63-65
- 5.3.2 发展传统村落休闲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65-67
- 5.3.3 发展传统村落休闲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67
- 5.4 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之生态工业园模式67-74
- 5.4.1 传统村落生态工业园模式案例——旬阳县生态工业园68-71
- 5.4.2 发展传统村落生态工业园的制约因素71
- 5.4.3 发展传统村落生态工业园模式的推广71-74
- 6 促进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对策74-80
- 6.1 提高对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思维认识74-75
- 6.2 完善陕西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制度建设75-76
- 6.3 建立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激励机制76-77
- 6.4 构建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基层组织77
- 6.5 增强陕西传统村落生态发展的内在能力77-80
- 7 总结与展望80-82
- 参考文献82-86
-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86-88
- 附录88-90
- 致谢9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亮;张海霞;赵振斌;;陕西省古村镇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2 刘奇;;农村社会转型与“三农”政策取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陈磊 杨富琨;[N];安康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敬兰;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