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257窟提婆达多图像试论——敦煌“弊狗因缘”献疑
发布时间:2021-07-15 18:27
文章对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主室南壁西端壁画的主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不是1986年定名的"弊狗因缘"。通过分析此图与相邻壁画"鹿王本生"图的联系,论证其与"提婆达多破僧事"情节中的"如佛而卧""自投于地""热血从面孔出""之喻"等内容相关,与《鼻奈耶》《十诵律》《四分律》等律典匹配度较高,尤其是《四分律》所记,与几项画面要素皆可对应。
【文章来源】:敦煌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第257窟南壁西端壁画(摄影:孙志军)
这里按照从东至西(从左至右)的顺序对图像中的主要画面元素进行描述,并附新绘线描图一幅(图2)。画面左方场景中绘一比丘侧卧床上,床榻位于一拱形山洞(或草庐)前方,山洞上下方绘三角形山峦,山洞右侧有一竖长榜题框,无文字可辨(图2a)。床榻上的侧卧比丘着右袒式袈裟,右臂外展,右手支颐,袈裟褶皱依稀可辨,足部细节已不清晰。比丘发根部及袈裟缘口施以绿色,肤色已因变色呈灰褐色,五官依稀可辨,眉、眼、鼻处可见白色高光晕染,有自信之神态。比丘所卧之床榻形制简易,四条床腿,上细下粗,床面上隐约可见绳状网格细节,大概表示为禅床或绳床。此床明显绘为左高右低倾斜状,侧卧比丘亦随之倾斜。图像中部偏左绘两棵树,高度纵贯整个画面(图2b)。树冠偏向右侧,枝叶卷曲。紧临树冠右侧绘有三角形山峦,山峦上方有榜题痕迹一条,字迹不可辨(图2c)。树冠下方有一圆拱形小建筑,有两扇小门,似为草庐(图2d)。树下,草庐右方,一人席地而坐,左手向后支地,右手置右膝上,双膝弯曲,脚部残损(图2e)。依发型判断,此人应为比丘,但其上身着装奇特,袈裟似乎随意凌乱地披于肩、颈上,一部分垂搭于左臂;胸、腹部外露,下身似着裙,短于膝盖以上。此比丘五官细节已难辨,嘴似微张,嘴之前绘有一团淡红色。其身姿和表情似有懒散、沮丧之态。紧邻坐地比丘右侧,绘有一动物(图2f)。动物画面残损较为严重,双耳向上直立,面部瘦长,唇吻较为突出,五官难辨;颈部较粗壮,低首向左斜向下方,背部平直,背上似披一块方形垫子,可辨其垂直线条及色块变化;两条前腿可见,下部细而长,右前腿弯曲前抬,后腿已难辨;其毛色总体呈黑色,耳部、颈下胸前及前腿内侧可见白色晕染痕迹,表示毛色的变化。《补考》将此图描述为两个画面:(1)大树下圆拱状门形建筑,门前坐一比丘,两手后伸支地,两膝屈起。有一狗,低头欲舔比丘状。(2)山洞前的床上右卧一比丘,右臂支床,右掌托腮,左臂置于体侧[6]29。文中附插图一幅(图3)。
《补考》将此图描述为两个画面:(1)大树下圆拱状门形建筑,门前坐一比丘,两手后伸支地,两膝屈起。有一狗,低头欲舔比丘状。(2)山洞前的床上右卧一比丘,右臂支床,右掌托腮,左臂置于体侧[6]29。文中附插图一幅(图3)。《补考》对此图释读的关键在于指认图中坐地比丘右侧动物为狗,描述画面为“有一狗,低头欲舔比丘状”,插图中此动物也呈现狗形,伸出舌头。《补考》认为此画面与《经律异相》第47卷《弊狗因一比丘得生善心》的内容比较接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佛教艺术史研究方法举隅:以九色鹿故事为例[J]. 刘震. 史林. 2012(01)
[2]龟兹石窟壁画僧衣考[J]. 霍旭初. 敦煌研究. 2011(01)
[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本生故事研究[J]. 郜林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4]九色鹿连环画的艺术特色——敦煌读画记之一[J]. 段文杰. 敦煌研究. 1991(03)
[5]莫高窟北朝洞窟本生、因缘故事画补考[J]. 樊锦诗,马世长. 敦煌研究. 1986(01)
本文编号:3286235
【文章来源】:敦煌研究.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第257窟南壁西端壁画(摄影:孙志军)
这里按照从东至西(从左至右)的顺序对图像中的主要画面元素进行描述,并附新绘线描图一幅(图2)。画面左方场景中绘一比丘侧卧床上,床榻位于一拱形山洞(或草庐)前方,山洞上下方绘三角形山峦,山洞右侧有一竖长榜题框,无文字可辨(图2a)。床榻上的侧卧比丘着右袒式袈裟,右臂外展,右手支颐,袈裟褶皱依稀可辨,足部细节已不清晰。比丘发根部及袈裟缘口施以绿色,肤色已因变色呈灰褐色,五官依稀可辨,眉、眼、鼻处可见白色高光晕染,有自信之神态。比丘所卧之床榻形制简易,四条床腿,上细下粗,床面上隐约可见绳状网格细节,大概表示为禅床或绳床。此床明显绘为左高右低倾斜状,侧卧比丘亦随之倾斜。图像中部偏左绘两棵树,高度纵贯整个画面(图2b)。树冠偏向右侧,枝叶卷曲。紧临树冠右侧绘有三角形山峦,山峦上方有榜题痕迹一条,字迹不可辨(图2c)。树冠下方有一圆拱形小建筑,有两扇小门,似为草庐(图2d)。树下,草庐右方,一人席地而坐,左手向后支地,右手置右膝上,双膝弯曲,脚部残损(图2e)。依发型判断,此人应为比丘,但其上身着装奇特,袈裟似乎随意凌乱地披于肩、颈上,一部分垂搭于左臂;胸、腹部外露,下身似着裙,短于膝盖以上。此比丘五官细节已难辨,嘴似微张,嘴之前绘有一团淡红色。其身姿和表情似有懒散、沮丧之态。紧邻坐地比丘右侧,绘有一动物(图2f)。动物画面残损较为严重,双耳向上直立,面部瘦长,唇吻较为突出,五官难辨;颈部较粗壮,低首向左斜向下方,背部平直,背上似披一块方形垫子,可辨其垂直线条及色块变化;两条前腿可见,下部细而长,右前腿弯曲前抬,后腿已难辨;其毛色总体呈黑色,耳部、颈下胸前及前腿内侧可见白色晕染痕迹,表示毛色的变化。《补考》将此图描述为两个画面:(1)大树下圆拱状门形建筑,门前坐一比丘,两手后伸支地,两膝屈起。有一狗,低头欲舔比丘状。(2)山洞前的床上右卧一比丘,右臂支床,右掌托腮,左臂置于体侧[6]29。文中附插图一幅(图3)。
《补考》将此图描述为两个画面:(1)大树下圆拱状门形建筑,门前坐一比丘,两手后伸支地,两膝屈起。有一狗,低头欲舔比丘状。(2)山洞前的床上右卧一比丘,右臂支床,右掌托腮,左臂置于体侧[6]29。文中附插图一幅(图3)。《补考》对此图释读的关键在于指认图中坐地比丘右侧动物为狗,描述画面为“有一狗,低头欲舔比丘状”,插图中此动物也呈现狗形,伸出舌头。《补考》认为此画面与《经律异相》第47卷《弊狗因一比丘得生善心》的内容比较接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德国佛教艺术史研究方法举隅:以九色鹿故事为例[J]. 刘震. 史林. 2012(01)
[2]龟兹石窟壁画僧衣考[J]. 霍旭初. 敦煌研究. 2011(01)
[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本生故事研究[J]. 郜林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4]九色鹿连环画的艺术特色——敦煌读画记之一[J]. 段文杰. 敦煌研究. 1991(03)
[5]莫高窟北朝洞窟本生、因缘故事画补考[J]. 樊锦诗,马世长. 敦煌研究. 1986(01)
本文编号:3286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8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