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构成与保护策略
发布时间:2021-08-01 11:51
遗产廊道是一种历史文化保护方法,也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实现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保护与利用,首先要判定遗产廊道构成。文章梳理大运河常州段的历史演变,分析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构成并提出保护策略,以期促进遗产地的资源保护、游憩开发与区域振兴的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来源:自绘
图6 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来源:自绘其一,划定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区,保留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常州大运河流经郊区、市区,周边土地利用各有不同。比如,运河郊区地段多为工业仓储、农田、码头用地,这些形态各异、充满趣味的景观形态,有利于打造丰富的沿岸风光。应该鼓励沿线单位合理规划、养护所属土地,延续原有的特色景观,营造景观生态功能。运河市区地段,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建筑密集、遗产众多,应该首先划分遗产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有序保护土地资源。此外,适当开发沿河绿地、动植物科普区、环河慢步道等公共服务用地。严格控制各类扩建工程,禁止或迁出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工程项目。其二,保护运河水资源,整治水环境。禁止沿线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完善老城区的管网设备,提高排污能力。提升运河水质,栽植具有净水性能的植物,适当增加游船、皮划艇等休闲、竞技类水上活动。其三,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栽植本土树种,加强运河内的濒危物种保护。选择观赏性佳的本地乡土植物,营造易生长、低成本、低维护的植物群落,修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咸丰五年(1855年),常州实施海运漕粮,运河漕运功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运河形态未做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州城延续了整体水系格局,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填埋市区部分早期河流。2004年至今,完成大运河第三次南移改道。本次运河南移,西起连江桥,东至丁堰汇入老运河,实现国家级水运主通道的升级换代。图2 运河绿化现状来源: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南运河水环境保护与思考[J]. 刘俊杰,高鸣远. 治淮. 2017(12)
[2]我国遗产廊道研究进展[J]. 张定青,王海荣,曹象明.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5)
本文编号:3315474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来源:自绘
图6 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来源:自绘其一,划定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区,保留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常州大运河流经郊区、市区,周边土地利用各有不同。比如,运河郊区地段多为工业仓储、农田、码头用地,这些形态各异、充满趣味的景观形态,有利于打造丰富的沿岸风光。应该鼓励沿线单位合理规划、养护所属土地,延续原有的特色景观,营造景观生态功能。运河市区地段,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建筑密集、遗产众多,应该首先划分遗产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有序保护土地资源。此外,适当开发沿河绿地、动植物科普区、环河慢步道等公共服务用地。严格控制各类扩建工程,禁止或迁出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工程项目。其二,保护运河水资源,整治水环境。禁止沿线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完善老城区的管网设备,提高排污能力。提升运河水质,栽植具有净水性能的植物,适当增加游船、皮划艇等休闲、竞技类水上活动。其三,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栽植本土树种,加强运河内的濒危物种保护。选择观赏性佳的本地乡土植物,营造易生长、低成本、低维护的植物群落,修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咸丰五年(1855年),常州实施海运漕粮,运河漕运功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运河形态未做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常州城延续了整体水系格局,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填埋市区部分早期河流。2004年至今,完成大运河第三次南移改道。本次运河南移,西起连江桥,东至丁堰汇入老运河,实现国家级水运主通道的升级换代。图2 运河绿化现状来源: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南运河水环境保护与思考[J]. 刘俊杰,高鸣远. 治淮. 2017(12)
[2]我国遗产廊道研究进展[J]. 张定青,王海荣,曹象明.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5)
本文编号:3315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1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