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广州博物馆馆藏“与曹道文吴夫共造”鎏金铜立像赏析

发布时间:2021-08-04 19:06
  广州博物馆馆藏有一尊刻铭"与曹道文吴夫共造"的鎏金铜立像,通高54.5厘米、立像高43.8厘米、座高10.7厘米、底径17.4厘米,重3.6千克。在《广州市文化志》等公开资料中将其断代为南朝。文章在学者们对南北朝金铜佛像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已公开披露的佛教雕塑尤其是金铜佛像资料,认为该尊造像与隋代石窟造像及金铜佛像有更为类似的造像风格,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21)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广州博物馆馆藏“与曹道文吴夫共造”鎏金铜立像赏析


“与曹道文吴夫共造”鎏金铜立像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


至于该尊菩萨像的造像题材则最有可能是观音菩萨。一方面,在南北朝时期,虽然弥勒、观音菩萨像在中国几乎同样盛行,但北魏以后观音菩萨像占据主流。据日本学者佐藤智水所列举云冈、龙门、巩县(今巩义市)诸石窟及所传世的金铜佛像统计:“北魏至北周,弥勒像共150尊,其中北魏111尊,东西魏及北齐时期仅39尊。而观音像共171尊,北魏64尊,东西魏及北齐时期则升至107尊。”这是因为在北魏末年,弥勒教派多次发起暴动,遭到统治者的镇压及禁止,使得弥勒造像急剧衰落,其他造像逐渐增多,尤其观音菩萨造像在北魏分裂后的东、西魏,北齐和北周时期数量骤增。此外,根据刘杰在《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铜造像的调查与研究》一文的统计:“中国汉传佛教铜造像根据题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铜佛造像、菩萨造像和杂像,菩萨造型中多以观世音菩萨造像为主。”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知,“与曹道文吴夫共造”鎏金铜菩萨像与南北朝时期具铭“观音”菩萨像表现出可类比的诸多特征,尤其是与前述两尊隋代纪年观音菩萨像表现出了相同的造像风格特征。综上所述,广州博物馆馆藏“与曹道文吴夫共造”金铜菩萨像在造像风格上虽然保留了南北朝晚期菩萨造像的一些特征,但主要的风格特征与隋朝及初唐时期的菩萨像趋于一致,表现为略微扭动的腰部和略向前凸的腹部,相比北朝晚期菩萨直筒、扁平的身躯更显轻盈、动感,可看作盛唐时期佛像躯体三道弯造型的雏形,以及菩萨的三叶形宝冠、U形璎珞底部饰圆佩、从裙腰装饰处衣褶向下垂摆至足部等细部特征,都呈现出与隋代石窟造像及金铜佛像更为类似的造像风格。所以,笔者认为其造像题材最有可能是观音菩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早期金铜佛谱系研究[J]. 李静杰.  考古. 1995(05)
[2]金铜佛的文献考察[J]. 李静杰.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5(01)
[3]关于临潼邢家村出土鎏金铜佛像的若干问题[J]. 丁明夷.  文物. 1985(04)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铜造像的调查与研究[D]. 刘杰.北京科技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东魏北齐单体菩萨头冠初步研究[D]. 杨晓慧.北京服装学院 2018
[2]山东地区北朝晚期菩萨造像研究[D]. 张雯.山东大学 2008
[3]南朝佛教造像研究[D]. 费泳.南京艺术学院 2001



本文编号:3322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22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