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论聚落考古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29 01:08

  本文关键词:论聚落考古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聚落考古是当前国内考古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它的兴起、发展与国内考古发展的新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国内考古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考古方法、技术的探讨和实践上,对其发展历程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展开讨论和分析。 本文对聚落考古在中国引进和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关注的现象包括:(1)理论引进的背景和内容;(2)国内外重视程度的差异;(3)从关注较少到大力推广以至高峰的发展过程;(4)方法与技术的探索和改进;(5)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时间点。通过对其整个发展历程的考察和分析,获得了以下方面的认识。 1、1984年聚落考古理论的引入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学术开放,当时国内没有聚落考古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研究诉求。 2、国内对聚落考古的探讨主要出于技术层面的需求,技术层面的探讨以及国内外联合考古的实践和示范,客观上完成了聚落考古与国内资料的嫁接,嫁接之后的聚落考古展现出明显的研究优势,尤其是在文明起源研究方面。 3、以技术改进和考古实践为铺垫,在国家重大课题和一系列实践项目的推动下,聚落考古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国内考古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论。 4、国内学科积累和转型的需要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显而易见,但从发展历程的角度难以证明它就是聚落考古在国内发展的根本因素;相对而言,国家项目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这种积累和转型的作用。这种现象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也是中国考古研究的特点。 5、尽管聚落考古在国内的发展主要是出于技术的需要和应用,但是它所要求的多元理论和更为精细、更为综合的研究,对国内传统考古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相关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方法技术的使用,它将逐步推动国内考古向“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聚落考古 中国考古 发展历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聚落考古的引进11-15
  • 1.1 1984年张光直介绍的聚落考古理论11
  • 1.2 “有实无名”的聚落考古11-15
  • 1.2.1 相关遗址的发掘和研究11-13
  • 1.2.2 “有实无名”的观点缺乏足够支撑13-15
  • 第二章 国内聚落考古的发展15-27
  • 2.1 理论方法的讨论和运用(1991-2000年)15-20
  • 2.1.1 “大力提倡聚落考古”受到学界普遍赞同15-16
  • 2.1.2 用聚落考古的方法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16-17
  • 2.1.3 从聚落的角度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17-18
  • 2.1.4 运用国外的理念和方法对国内材料进行分析18-20
  • 2.2 探索研究的系统化(2001-2011年)20-27
  • 2.2.1 被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子课题20
  • 2.2.2 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更加系统、科学20-22
  • 2.2.3 理论方法的反思与探讨22-23
  • 2.2.4 对基本概念的深入探讨23-25
  • 2.2.5 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探讨25-27
  • 第三章 引进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27-42
  • 3.1 学术开放下的“技术引进”27-29
  • 3.2 适应国内资料的“嫁接”29-31
  • 3.3 聚落复原技术--以自主创新为主31-34
  • 3.3.1 依靠共时性研究的时间界定31-32
  • 3.3.2 依靠“地面式”清理和区域调查的空间界定32-33
  • 3.3.3 以区系类型和共时性为基础的聚落群划分33
  • 3.3.4 方法来源及其反映的特征33-34
  • 3.4 聚落解读技术--借鉴和整合34-38
  • 3.4.1 常用的分析模式及其认识34-36
  • 3.4.2 聚落考古中的遗迹遗物分析36-37
  • 3.4.3 以借鉴创新为基础的技术整合37-38
  • 3.5 发展的推动力--系列事件的累加38-39
  • 3.6 聚落考古对国内考古的影响39-42
  • 3.6.1 促进理论基础的多元化39-40
  • 3.6.2 扩大了传统的研究视角40
  • 3.6.3 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0-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2 毕硕本;闾国年;陈济民;;郑州—洛阳地区史前连续文化聚落的K-means聚类挖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5期

3 刘辉;史前聚落与考古遗址[J];东南文化;2000年05期

4 王芬;史前墓地研究述评[J];东南文化;2004年05期

5 陈声波;论良渚文化中心聚落的特殊性[J];东南文化;2005年02期

6 谷建祥;中国考古学的新阶段——俞伟超先生访谈录[J];东南文化;1997年03期

7 戴尔俭;从聚落中心到良渚酋邦[J];东南文化;1997年03期

8 鲁鹏;刘伟;杨瑞霞;周昆叔;陈盼盼;;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可视化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9 穆朝娜;试论哈拉夫文化聚落发展的阶段性[J];华夏考古;1999年01期

10 何驽;迈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J];华夏考古;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驽;[N];中国文物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聚落考古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3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