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首土城垸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
发布时间:2021-08-14 19:29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于2018年11月至12月对湖北石首走马岭史前城址附近的土城垸遗址进行了勘探与试掘,揭露出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了较丰富的陶片、石器和少量玉器,文化内涵主要为石家河文化和煤山文化,为研究走马岭城址周边区域聚落形态与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2平、剖面图
土城垸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土城垸村二、三组,西北距石首城区约9公里,北距长江约11公里,走马岭史前城址[1]位于其东南约1.6公里处,周边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遗址坐落在上津湖北部边缘的一处近椭圆形台地上,高出周边地表约2~4米,一条南北向水泥乡道从中间纵穿而过。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0′28″,北纬29°40′33″,海拔34.6米(图一;封二,1)。201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开展以走马岭史前城址为中心的周边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并在地表采集有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经询问当地村民得知,土城垸遗址所在台地边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存在断续的高达4~6米的土围,疑似存在古城墙,后因土地平整全部推平,现存台地部分区域下挖成水沟和鱼塘,破坏较严重。为确认土城垸遗址的性质、年代与文化内涵,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联合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于2018年11月至12月对其进行了勘探与试掘。勘探表明遗址所在台地存在断续呈片状文化层分布,以西南部、中部至东北部较为丰富,最厚处近1米。遗址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试掘布置探沟2条,TG1位于台地中北部公路东侧空地上,规格为4米×10米,方向为正北;TG2位于台地东北部边缘,规格为2米×10米,方向为正东。本次试掘发现和清理一批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现简报如下。
G 1西壁地层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石首市走马岭新石器时代城址的发掘[J]. 单思伟,余西云. 考古. 2018(09)
[2]湖北江陵朱家台遗址1991年的发掘[J]. 余西云,刘琳,黄文新,胡文春. 考古学报. 1996(04)
[3]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J]. 余西云. 华夏考古. 1994(02)
[4]关于“石家河文化”的几个问题[J]. 白云. 江汉考古. 1993(04)
[5]湖北宜都石板巷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 1985(11)
本文编号:3343048
【文章来源】:江汉考古.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2平、剖面图
土城垸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土城垸村二、三组,西北距石首城区约9公里,北距长江约11公里,走马岭史前城址[1]位于其东南约1.6公里处,周边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遗址坐落在上津湖北部边缘的一处近椭圆形台地上,高出周边地表约2~4米,一条南北向水泥乡道从中间纵穿而过。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0′28″,北纬29°40′33″,海拔34.6米(图一;封二,1)。2016年12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开展以走马岭史前城址为中心的周边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并在地表采集有少量新石器时代陶片。经询问当地村民得知,土城垸遗址所在台地边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存在断续的高达4~6米的土围,疑似存在古城墙,后因土地平整全部推平,现存台地部分区域下挖成水沟和鱼塘,破坏较严重。为确认土城垸遗址的性质、年代与文化内涵,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联合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于2018年11月至12月对其进行了勘探与试掘。勘探表明遗址所在台地存在断续呈片状文化层分布,以西南部、中部至东北部较为丰富,最厚处近1米。遗址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试掘布置探沟2条,TG1位于台地中北部公路东侧空地上,规格为4米×10米,方向为正北;TG2位于台地东北部边缘,规格为2米×10米,方向为正东。本次试掘发现和清理一批较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现简报如下。
G 1西壁地层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石首市走马岭新石器时代城址的发掘[J]. 单思伟,余西云. 考古. 2018(09)
[2]湖北江陵朱家台遗址1991年的发掘[J]. 余西云,刘琳,黄文新,胡文春. 考古学报. 1996(04)
[3]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陶鼎研究[J]. 余西云. 华夏考古. 1994(02)
[4]关于“石家河文化”的几个问题[J]. 白云. 江汉考古. 1993(04)
[5]湖北宜都石板巷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 1985(11)
本文编号:3343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4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