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异域与本邦:战国晚期至汉代前期的银质器皿

发布时间:2021-08-24 16:39
  战国晚期至西汉前期,中国腹地的多座高等级墓葬中集中出土了一批银质器皿。铭文信息显示,它们中的大部分可能来自同一或有着密切联系的生产或使用中心。而因地理、历史等原因,与欧亚草原有着颇多交往的秦国,在这批银器的生产、使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广泛使用银质器皿并非古代中国腹地的文化传统,在西亚地区则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传统很可能经由流动于欧亚大草原的游牧人群传向东方,通过秦国的仿制、使用,进而流向各地。这批器物在材质和工艺上的异域之风,与模仿中国传统青铜器制作工艺、装饰手法、器形等所表现出来的本土之风,体现出中国腹地的人们,将异域方物通过类比本邦物品的方式,转化为财富指征,纳入本地传统的尝试。 

【文章来源】:东南文化.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异域与本邦:战国晚期至汉代前期的银质器皿


//战国晚期至汉代前期代表性银质器皿

器皿,代表性,铭文


//战国晚期至汉代前期代表性银质器皿

铭文,器皿,代表性


广东广州南越王墓银洗(G82)平沿背面刻有铭文“六升西共左今三斤二两乘舆”[35](图二︰7)。西共,“‘西’即秦之西县,‘共’是共厨”[36],“共厨乃专为秦汉皇帝(包括始皇之前的秦公、秦王)祭祀天帝、郊祠五畤提供膳食器具的机构,是奉常(太常)属官”[37]。秦封泥中有“西共”[38]“西共丞印”[39]“西共食室”[40]。此器物上带有“西共”二字,表明“银洗原本是西县共厨的器物”[41]。但“西共”后接“左今”字,“今”字常用来表示现今器物所在地,暗指此前它可能制作、放置于别处,因此此器可能是战国秦宫或秦朝宫室用器。“乘舆”二字也见于安徽巢湖北山头汉墓银盘(BM1︰39),二者字体略有不同,但隶定为“乘舆”无误。图二//战国晚期至汉代前期代表性银制器皿铭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蒜头壶看秦汉文化的传播[J]. 纪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4)
[2]西汉南越王墓银板——兼谈文献中的“银锡”[J]. 黄维.  中国钱币. 2017(05)
[3]南越王墓的银盒及国内其他裂瓣纹器物[J]. 霍雨丰.  文物天地. 2017(10)
[4]蒜头壶的“蒜头”造型试解[J]. 宋亦箫.  西部考古. 2017(02)
[5]丝路贸易与中国古代白银货币[J]. 周卫荣.  中国钱币. 2016(01)
[6]论西辛战国墓裂瓣纹银豆——兼谈我国出土的类似器物[J]. 李零.  文物. 2014(09)
[7]山东青州西辛战国墓发掘简报[J]. 许姗,郑同修,王瑞霞,胡常春,庄明军,杨华胜,陈蕾.  文物. 2014(09)
[8]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一号墓[J]. 李则斌,陈刚.  考古. 2013(10)
[9]徐州出土的汉代金银器[J]. 尹钊,刘宝,张继超.  收藏. 2013(15)
[10]揭开江都王陵 盱眙大云山汉墓发掘纪实[J]. 李则斌,陈刚,余伟.  中国文化遗产. 2012(01)

博士论文
[1]中国早期金银器的考古学研究[D]. 江楠.吉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大云山汉江都王陵所出金属器铭及相关问题研究[D]. 黄孟.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60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60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