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河西史前畜牧业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的孕育

发布时间:2021-09-24 08:07
  河西地区史前生业方式经历了由早期农业向后期畜牧业的过渡,以齐家文化为界,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以农为主兼事畜牧,齐家文化以后的四坝文化、骟马文化和沙井文化都呈现出典型的牧业文化特色,以牧为主,兼营农业、狩猎业与采集业。畜牧产品食用有余,可用来换取周边乃至更远地区的日用品和装饰品等,而大型家畜马、骆驼的驯养,为规模化物物交换的长途贩运提供了条件,河西先民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逐步展开,丝绸之路遂得以孕育。 

【文章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河西史前畜牧业的发展与贸易之兴
二、河西史前文化中的舶来品
三、丝绸之路的早期孕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的发掘与收获[J]. 李水城,水涛.  考古学报. 2012(03)
[2]从甘肃一带出土文物看丝绸之路形成过程[J]. 张朋川.  丝绸之路. 1999(S1)
[3]永昌三角城与蛤蟆墩沙井文化遗存[J]. 蒲朝绂,庞跃先.  考古学报. 1990(02)
[4]“舜窜三苗于三危”之“三危”在敦煌[J]. 李聚宝.  敦煌研究. 1986(03)

硕士论文
[1]双湾墓葬及沙井文化相关问题研究[D]. 洪猛.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07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07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