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平文化石器技术分析及对华南东南亚砾石石器工业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10-27 21:55
由于研究方法主要是类型学且比较标准不统一,华南与东南亚晚更新世至全新世过渡期石器工业技术与文化的共性与多样性一直不太清晰。本文首先对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所藏的和平文化石器进行了技术分析,然后以石器工业生产的操作程式及其石器的结构为标准,将其与海南三亚落笔洞及柬埔寨典型和平文化遗址莱昂斯宾的石器工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仅在华南与东南亚之间,而且在东南亚和平文化内部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本研究为我们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从石器技术角度探讨东南亚和平文化石器工业与华南砾石石器工业之间的共性与多样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南方文物.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第2 种操作程式产品的技术分析图:边缘整体或局部交互式打制的单面工具(NH1120)
(1)最大的差异是在落笔洞不见典型的单面器-苏门答腊式石器,但在莱昂斯宾和我们观察的越南和平文化石器中都存在。图五第4 种操作程式产品的技术分析图:两面打制的工具(编号NH1119)
操作程式1:单面器(苏门答腊式石器)(编号NH1114)。原料是角页岩,尺寸见表一。该操作程式的目的是制作和平文化的典型石器———苏门答腊式石器。打制者选择的原料往往是稍长或卵圆形、扁平的砾石,其横截面和纵截面的两端均是平—凸结构(图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砾石的自然结构形成的,并为最终工具的基本结构(或构型)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操作程式的实现过程中非常重要。随后以背面为台面、向着腹面并沿着原料周身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制。其中某些打制行为不仅旨在形成预想的结构,而且客观上形成了便于随后二次加工的二面结构(见图一暗红/大红且被标为2a/2b的片疤区域)。然后在边缘绝大部分进行了二次加工,最终在近端和远端获得了2个使用功能单元,在左右侧边获得了2个持握功能单元。从正视轮廓看,近端的使用功能单元近直线形、远端使用功能单元呈弧形凸出,两个刃口的横视轮廓也是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刃角均为50—70°;左右侧边的持握功能单元均很陡,角度为85—90°,可能更便于持握。操作程式2:边缘整体或局部交互式打制的单面工具(编号NH1116,NH1120)。原料是角页岩(NH1116)和火山岩(NH1120)。该操作程式的目的是以整体或绝大部分单面修型并在局部边缘交互加工的方式制作单面工具。以NH1116为例,打制者选择了一个近圆形的砾石砸击石片做毛坯,其横截面和纵截面的两端均是平—凸结构(图二)。随后在毛坯周边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打制,以左右侧边的交互加工最集中,结果在石片背面相对的地方也留下了较大的片疤。这些打制行为不仅形成了预想的结构,而且客观上产生了便于随后二次加工的二面结构(见图二暗红/大红且被标为2a/2b的片疤区域)。打制者之所以要以交互方式打制、在背面也产生片疤,可能是需要在背面获得一个较平的面以便在边缘形成较合适的角度。然后打制者在周边做了一些二次加工,结果在远端(石片的近端)形成了一个使用功能单元,在其他边缘形成了持握功能单元。使用功能单元正视轮廓大致呈直线形、局部有小锯齿,横视轮廓是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刃角大约为60°。近端和两侧边的持握功能单元明显不规则,且很陡,为85—90°。标本NH1120的毛坯为一个长椭圆形的砾石砸击石片,其横截面和纵截面的两端也是平—凸结构(图三)。随后在毛坯周边进行了一系列小的打制,结果在近端远端(石片左右侧边)、左侧边局部(石片远端)各自获得了一段使用功能单元。其中,近端远端的使用功能单元正视轮廓呈弧形突出,刃角60—70°,左侧边上半部的使用功能单元相对较直,刃角70°;两侧边的持握功能单元均很陡,角度接近90°(见图三粉色且被标为3的片疤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ree phases for the early peopling of Hainan Island viewed from mitochondrial DNA[J]. Dong-Na LI,Chuan-Chao WANG,Yan LU,Zhen-Dong QIN,Kun YANG,Xue-Jing LIN,Hui LI.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3 (06)
[2]石器研究的新视角:技术-功能分析法——以观音洞遗址为例[J]. 李英华,包爱丽,侯亚梅. 考古. 2011(09)
[3]法国旧石器技术研究概述[J]. 李英华,侯亚梅,Erika BODIN. 人类学学报. 2008(01)
[4]香港深涌黄地峒遗址试掘简报[J]. 吴伟鸿,王宏,谭惠忠,张镇洪. 人类学学报. 2006(01)
[5]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J]. 张森水. 第四纪研究. 2002(01)
[6]峒中岩、罗沙岩、黄岩洞考古发现的启示[J]. 张镇洪,邱立诚. 西江大学学报. 1998(02)
[7]三亚落笔洞洞穴遗址文化初探[J]. 郝思德. 南方文物. 1997(01)
[8]论东南亚“和平文化”及其与华南文化的关系[J]. 戴国华. 东南亚. 1988(01)
本文编号:3462331
【文章来源】:南方文物.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第2 种操作程式产品的技术分析图:边缘整体或局部交互式打制的单面工具(NH1120)
(1)最大的差异是在落笔洞不见典型的单面器-苏门答腊式石器,但在莱昂斯宾和我们观察的越南和平文化石器中都存在。图五第4 种操作程式产品的技术分析图:两面打制的工具(编号NH1119)
操作程式1:单面器(苏门答腊式石器)(编号NH1114)。原料是角页岩,尺寸见表一。该操作程式的目的是制作和平文化的典型石器———苏门答腊式石器。打制者选择的原料往往是稍长或卵圆形、扁平的砾石,其横截面和纵截面的两端均是平—凸结构(图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砾石的自然结构形成的,并为最终工具的基本结构(或构型)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操作程式的实现过程中非常重要。随后以背面为台面、向着腹面并沿着原料周身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制。其中某些打制行为不仅旨在形成预想的结构,而且客观上形成了便于随后二次加工的二面结构(见图一暗红/大红且被标为2a/2b的片疤区域)。然后在边缘绝大部分进行了二次加工,最终在近端和远端获得了2个使用功能单元,在左右侧边获得了2个持握功能单元。从正视轮廓看,近端的使用功能单元近直线形、远端使用功能单元呈弧形凸出,两个刃口的横视轮廓也是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刃角均为50—70°;左右侧边的持握功能单元均很陡,角度为85—90°,可能更便于持握。操作程式2:边缘整体或局部交互式打制的单面工具(编号NH1116,NH1120)。原料是角页岩(NH1116)和火山岩(NH1120)。该操作程式的目的是以整体或绝大部分单面修型并在局部边缘交互加工的方式制作单面工具。以NH1116为例,打制者选择了一个近圆形的砾石砸击石片做毛坯,其横截面和纵截面的两端均是平—凸结构(图二)。随后在毛坯周边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打制,以左右侧边的交互加工最集中,结果在石片背面相对的地方也留下了较大的片疤。这些打制行为不仅形成了预想的结构,而且客观上产生了便于随后二次加工的二面结构(见图二暗红/大红且被标为2a/2b的片疤区域)。打制者之所以要以交互方式打制、在背面也产生片疤,可能是需要在背面获得一个较平的面以便在边缘形成较合适的角度。然后打制者在周边做了一些二次加工,结果在远端(石片的近端)形成了一个使用功能单元,在其他边缘形成了持握功能单元。使用功能单元正视轮廓大致呈直线形、局部有小锯齿,横视轮廓是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刃角大约为60°。近端和两侧边的持握功能单元明显不规则,且很陡,为85—90°。标本NH1120的毛坯为一个长椭圆形的砾石砸击石片,其横截面和纵截面的两端也是平—凸结构(图三)。随后在毛坯周边进行了一系列小的打制,结果在近端远端(石片左右侧边)、左侧边局部(石片远端)各自获得了一段使用功能单元。其中,近端远端的使用功能单元正视轮廓呈弧形突出,刃角60—70°,左侧边上半部的使用功能单元相对较直,刃角70°;两侧边的持握功能单元均很陡,角度接近90°(见图三粉色且被标为3的片疤区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ree phases for the early peopling of Hainan Island viewed from mitochondrial DNA[J]. Dong-Na LI,Chuan-Chao WANG,Yan LU,Zhen-Dong QIN,Kun YANG,Xue-Jing LIN,Hui LI.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3 (06)
[2]石器研究的新视角:技术-功能分析法——以观音洞遗址为例[J]. 李英华,包爱丽,侯亚梅. 考古. 2011(09)
[3]法国旧石器技术研究概述[J]. 李英华,侯亚梅,Erika BODIN. 人类学学报. 2008(01)
[4]香港深涌黄地峒遗址试掘简报[J]. 吴伟鸿,王宏,谭惠忠,张镇洪. 人类学学报. 2006(01)
[5]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J]. 张森水. 第四纪研究. 2002(01)
[6]峒中岩、罗沙岩、黄岩洞考古发现的启示[J]. 张镇洪,邱立诚. 西江大学学报. 1998(02)
[7]三亚落笔洞洞穴遗址文化初探[J]. 郝思德. 南方文物. 1997(01)
[8]论东南亚“和平文化”及其与华南文化的关系[J]. 戴国华. 东南亚. 1988(01)
本文编号:3462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6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