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古文化遗址分布特征与古文化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21:39
河北平原地区历史悠久,古文化丰富,在该地区发现了众多史前古文化遗址,是考古学研究的重点区域之一。古遗址作为古人类生产生活的遗存,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整个河北平原及周边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全面、系统的探讨该区域内古人类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获得了古遗址的总体特征,考察了侯家窑、磁山、北福地等遗址点,认识到不同时期遗址点的分布重心不同,以及不同区域的遗址点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面貌。(2)分析了古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旧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古文化遗址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北部,沿着太行山东麓大致呈南北条带状分布,以及沿燕山南麓呈东西条带状分布,并且研究区内的遗址点主要分布在海拔100-500m、距河流1000m内、坡度为0-3°、坡向为90-270°、地形起伏度10m以下的地区。(3)探讨了古文化遗址与古文化变迁的关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影响研究区内古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原因,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在新石器中期古文化发展迅速,遗...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9第2章研究区概况2.1研究区地理位置研究区位于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中南部及北部张家口市部分地区,经度113°27′E-119°50′E,纬度36°03′N-41°36′N,东临渤海,海岸线长约487公里,西临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中部、南部与东南部平原展开,并与山东、河南两省毗连,从地貌上看,位于燕山以南及太行山以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图2-1)。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2.2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2.2.1研究区气候水文特征研究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区气候突出特点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光照充足,热量条件随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增减而坐有规律的递减;并且季风气候特征明显,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平均气温冬季偏低,夏季偏高,年平均气温在0℃-13℃之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滨海平原:位于河北平原东部,由多个河流三角洲相连而成,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小于5米。图2-2研究区地形分级及水系分布图表2-1河北地区主要地貌类型(据王卫等,2012)海拔/m地貌类型与地形地质特征0-50属于低平原区,包括由海河水系各支流及古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扇平原和由黄河、海河等沉积而成的滨海平原两部分,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由西、西南向渤海地区倾斜降低,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冲积扇平原、浅平洼地、滨海贝壳沙等。50-100位于太行山脉东麓以及燕山山脉南麓,由太行山以及燕山流出的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的洪积扇组成的山麓平原,其中以洪积扇为主体,从山麓向平原缓缓倾斜,呈条带状分布。100-500燕山及太行山山前丘陵盆地区,由分布在燕山南侧及太行山东侧的丘陵以及丘陵间的断陷盆地、河谷盆地组成。500-1000燕山及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由海拔低于1000m的低山丘陵组成,分布在燕山南麓及太行山北麓,地貌复杂。>1000燕山、太行山山地区及河北北部高原区,平均海拔在1200-1500米,地势较高,个别山峰海拔超过了2000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商周考古[J]. 洪猛. 文物春秋. 2019(06)
[2]河北雄县全新世中期海侵地层的发现[J]. 袁路朋,王永,姚培毅,江南,董进,田飞,汤文坤. 地质通报. 2019(06)
[3]济南市章丘区城子崖遗址2013~2015年发掘简报[J]. 朱超,孙波,吕凯,张宗国. 考古. 2019(04)
[4]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遗物再研究[J]. 卫奇,Susan KEATES. 文物春秋. 2019(01)
[5]庙底沟遗址“龙山文化”陶器再分析——兼说庙底沟二期文化已进入龙山时代[J]. 邵晶. 华夏考古. 2019(01)
[6]黄河流域史前彩陶文化及主要纹饰[J]. 韩炜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1)
[7]河南濮阳马庄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研究[J]. 李彦英,王景莲,崔宗亮. 中原文物. 2018(06)
[8]庙底沟文化的崛起[J]. 杨利平. 大众考古. 2018(10)
[9]白洋淀区域史前文化初探[J]. 李永超. 保定学院学报. 2018(05)
[10]豫北卫沁河流域龙山早期文化遗存探析[J]. 鲍颖建,张英.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 刘建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硕士论文
[1]夏商之际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D]. 史炎炎.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GIS的泥河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的地理环境研究[D]. 汤明钰.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GIS的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D]. 王大伟.河北师范大学 2018
[4]京津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 李佳.武汉大学 2018
[5]河北白洋淀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研究[D]. 易先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6]海河平原北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D]. 张谦.吉林大学 2015
[7]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初探[D]. 高慧巧.山西大学 2014
[8]河北白洋淀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层序建立及古环境变迁[D]. 孙青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9]山东龙山文化日照黑陶形态特征演变研究[D]. 徐倩.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3
[10]冀西北间山盆地和太行山冀西山地晚更新世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D]. 浑凌云.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3770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9第2章研究区概况2.1研究区地理位置研究区位于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中南部及北部张家口市部分地区,经度113°27′E-119°50′E,纬度36°03′N-41°36′N,东临渤海,海岸线长约487公里,西临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中部、南部与东南部平原展开,并与山东、河南两省毗连,从地貌上看,位于燕山以南及太行山以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图2-1)。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2.2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2.2.1研究区气候水文特征研究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区气候突出特点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光照充足,热量条件随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增减而坐有规律的递减;并且季风气候特征明显,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平均气温冬季偏低,夏季偏高,年平均气温在0℃-13℃之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滨海平原:位于河北平原东部,由多个河流三角洲相连而成,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小于5米。图2-2研究区地形分级及水系分布图表2-1河北地区主要地貌类型(据王卫等,2012)海拔/m地貌类型与地形地质特征0-50属于低平原区,包括由海河水系各支流及古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扇平原和由黄河、海河等沉积而成的滨海平原两部分,地势平坦,面积广阔,由西、西南向渤海地区倾斜降低,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冲积扇平原、浅平洼地、滨海贝壳沙等。50-100位于太行山脉东麓以及燕山山脉南麓,由太行山以及燕山流出的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的洪积扇组成的山麓平原,其中以洪积扇为主体,从山麓向平原缓缓倾斜,呈条带状分布。100-500燕山及太行山山前丘陵盆地区,由分布在燕山南侧及太行山东侧的丘陵以及丘陵间的断陷盆地、河谷盆地组成。500-1000燕山及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由海拔低于1000m的低山丘陵组成,分布在燕山南麓及太行山北麓,地貌复杂。>1000燕山、太行山山地区及河北北部高原区,平均海拔在1200-1500米,地势较高,个别山峰海拔超过了2000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夏商周考古[J]. 洪猛. 文物春秋. 2019(06)
[2]河北雄县全新世中期海侵地层的发现[J]. 袁路朋,王永,姚培毅,江南,董进,田飞,汤文坤. 地质通报. 2019(06)
[3]济南市章丘区城子崖遗址2013~2015年发掘简报[J]. 朱超,孙波,吕凯,张宗国. 考古. 2019(04)
[4]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遗物再研究[J]. 卫奇,Susan KEATES. 文物春秋. 2019(01)
[5]庙底沟遗址“龙山文化”陶器再分析——兼说庙底沟二期文化已进入龙山时代[J]. 邵晶. 华夏考古. 2019(01)
[6]黄河流域史前彩陶文化及主要纹饰[J]. 韩炜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1)
[7]河南濮阳马庄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研究[J]. 李彦英,王景莲,崔宗亮. 中原文物. 2018(06)
[8]庙底沟文化的崛起[J]. 杨利平. 大众考古. 2018(10)
[9]白洋淀区域史前文化初探[J]. 李永超. 保定学院学报. 2018(05)
[10]豫北卫沁河流域龙山早期文化遗存探析[J]. 鲍颖建,张英.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 刘建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硕士论文
[1]夏商之际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D]. 史炎炎.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GIS的泥河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的地理环境研究[D]. 汤明钰.河北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GIS的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D]. 王大伟.河北师范大学 2018
[4]京津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 李佳.武汉大学 2018
[5]河北白洋淀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研究[D]. 易先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6]海河平原北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D]. 张谦.吉林大学 2015
[7]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初探[D]. 高慧巧.山西大学 2014
[8]河北白洋淀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层序建立及古环境变迁[D]. 孙青青.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9]山东龙山文化日照黑陶形态特征演变研究[D]. 徐倩.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3
[10]冀西北间山盆地和太行山冀西山地晚更新世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D]. 浑凌云.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93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9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