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解画,以图证史——关于光绪《大婚图》册的绘制
发布时间:2021-11-27 06:47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套光绪《大婚图》册:一套为底稿本;一套为进呈用于审定的细稿本;一套为最终进呈御览定本。三套图册所绘礼节程序相同,具有纪实性特点,但其绘制并非是在典礼结束后的实景记录,而是在婚礼之前就预绘出底稿,再根据实景予以修订,因为大婚礼节程序具有标准化的特点,可以支持这样的操作。光绪《大婚图》册,每套九册,堪称鸿篇巨制,其创作由庆宽领衔,集体绘制而成。庆宽画史无传,出身于低微的内务府员外郎,作者认为,其宦海沉浮亦有明晰之必要。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7 页
【部分图文】:
一〕底稿本第一册《皇后出宫至邸第图》〔图十二〕底稿本第六册《册立奉迎礼图》〔
288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第222期和殿丹陛下绘有棕毡成为虚设,抬妆奁的人员并未走在上面〔图十七〕。此本作为进呈给醇亲王奕譞所审阅的稿本,即第一稿,也就是底稿本,只勾勒出轮廓与示意。“光绪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奉王爷谕,皇上大婚礼次第礼节全图,着归并画馆恭绘,至所需款项由粮饷处支领。谨查恭绘大婚典礼全图,将出宫图、纳采图……图稿已先后呈览。奉懿旨著照图稿恭绘。”1此处的王爷即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皇帝之父,也是大婚礼仪处总负责人,呈请其审阅既在情理之中,也是职责所司,亦是皇太后慈禧的旨意。第二套,编号为故5886,纸本,纵62.5厘米,横112.7厘米。每一开背面编号与底稿本相同,即用册名简称加苏州码。此套是经过多处修改后再绘制的细稿,画面上建筑与人物处题签已变更为黄签,其建筑与人物绘制已较精细。但此套图册最严重的问题是画面错乱:第二册《纳采礼筵宴图》与第三册《大1旧整《宫中杂件》第2380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图十三〕底稿本第七册《皇后凤舆入宫图》〔图十四〕底稿本第六册《册立奉迎图》〔图十六〕底稿本第二册《纳采礼筵宴图》〔图十五〕底稿本第三册《大征礼图》裱褙
以史解画,以图证史291墙两边的墀头1看面,不是告示而仅为红纸示意〔图二十九〕,正本所绘门墙两边的墀头看面上有封印开印告示〔图三十〕。光绪帝大婚册立奉迎时间在正月,可能尚在官府封印期间,而皇后父亲桂祥为八旗副都统,自应书写封印开印告示。6.建筑空间比例不适。第六册《册立奉迎图》册,在画面右侧,凤舆之下的庑房上全部画上了架彩,实际上,它应是两道门的架彩,但把后一道门与前一道门叠加在了一起,架彩就画到了侧翼的围房建筑上〔图三十一〕,正本的这个画面就很明晰〔图三十二〕。7.建筑名称题签粘贴位置随意。从第五册《皇后妆奁图》上可见,“中和殿”签贴在门扉上,“保和殿”签贴在墙壁上〔图三十三〕,而正本的字签则均1墀头:指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图二十五〕底稿本第八册《庆贺颁诏赐宴礼节图》〔图二十六〕底稿本第一册《皇后出宫至邸第图》〔图二十七〕底稿本第四册《皇后妆奁图》图说〔图二十八〕底稿本第八册《庆贺颁诏赐宴礼节图》图说〔图二十九〕底稿本第六册《册立奉迎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见《康熙南巡图》第六卷残本考[J]. 聂崇正. 文物. 2013(08)
本文编号:3521759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7 页
【部分图文】:
一〕底稿本第一册《皇后出宫至邸第图》〔图十二〕底稿本第六册《册立奉迎礼图》〔
288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第222期和殿丹陛下绘有棕毡成为虚设,抬妆奁的人员并未走在上面〔图十七〕。此本作为进呈给醇亲王奕譞所审阅的稿本,即第一稿,也就是底稿本,只勾勒出轮廓与示意。“光绪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奉王爷谕,皇上大婚礼次第礼节全图,着归并画馆恭绘,至所需款项由粮饷处支领。谨查恭绘大婚典礼全图,将出宫图、纳采图……图稿已先后呈览。奉懿旨著照图稿恭绘。”1此处的王爷即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皇帝之父,也是大婚礼仪处总负责人,呈请其审阅既在情理之中,也是职责所司,亦是皇太后慈禧的旨意。第二套,编号为故5886,纸本,纵62.5厘米,横112.7厘米。每一开背面编号与底稿本相同,即用册名简称加苏州码。此套是经过多处修改后再绘制的细稿,画面上建筑与人物处题签已变更为黄签,其建筑与人物绘制已较精细。但此套图册最严重的问题是画面错乱:第二册《纳采礼筵宴图》与第三册《大1旧整《宫中杂件》第2380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图十三〕底稿本第七册《皇后凤舆入宫图》〔图十四〕底稿本第六册《册立奉迎图》〔图十六〕底稿本第二册《纳采礼筵宴图》〔图十五〕底稿本第三册《大征礼图》裱褙
以史解画,以图证史291墙两边的墀头1看面,不是告示而仅为红纸示意〔图二十九〕,正本所绘门墙两边的墀头看面上有封印开印告示〔图三十〕。光绪帝大婚册立奉迎时间在正月,可能尚在官府封印期间,而皇后父亲桂祥为八旗副都统,自应书写封印开印告示。6.建筑空间比例不适。第六册《册立奉迎图》册,在画面右侧,凤舆之下的庑房上全部画上了架彩,实际上,它应是两道门的架彩,但把后一道门与前一道门叠加在了一起,架彩就画到了侧翼的围房建筑上〔图三十一〕,正本的这个画面就很明晰〔图三十二〕。7.建筑名称题签粘贴位置随意。从第五册《皇后妆奁图》上可见,“中和殿”签贴在门扉上,“保和殿”签贴在墙壁上〔图三十三〕,而正本的字签则均1墀头:指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图二十五〕底稿本第八册《庆贺颁诏赐宴礼节图》〔图二十六〕底稿本第一册《皇后出宫至邸第图》〔图二十七〕底稿本第四册《皇后妆奁图》图说〔图二十八〕底稿本第八册《庆贺颁诏赐宴礼节图》图说〔图二十九〕底稿本第六册《册立奉迎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见《康熙南巡图》第六卷残本考[J]. 聂崇正. 文物. 2013(08)
本文编号:3521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2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