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世界文化遗产地原住民生存感知研究——以永定土楼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22 23:26
  运用扎根理论对永定土楼景区原住民生存感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生存感知模型。研究表明,原住民生存感知是由经济基础差异、人居环境差异、社区关系差异、权力赋权差异以及人口统计差异五个范畴共同作用、交互影响形成的。其中经济基础、人居环境差异是影响原住民生存感知的外在因素,权力赋权差异是直接影响原住民生存感知的最重要因素,进而对模型进行修正。在旅游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政策倾向也应有所不同,努力提高原住民生存感知满意度,实现乡村景区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0,(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世界文化遗产地原住民生存感知研究——以永定土楼为例


原住民生存感知模型一

模型图,原住民,模型,景区


但是在赋权后以及权利流转过程中,由于市场法制不健全以及原住民的弱势地位,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例如文化旅游资源资产化过程中的价值评估不公正或者价值被人为低估,可能会导致原住民的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护,自然也会直接影响到原住民在“权力赋权差异”中的生存感知;另一方面,当原住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时,也伴随着居民原有利益的失去。在调查中发现原住民对于土地问题存在着巨大的怨念。伴随着旅游城镇化,原住民的土地使用权也逐渐受到限制,“有地不能用,有地不能建房”。究其原因,原住民只是景区旅游“参与者”,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没有决策权。解决问题的本质在于将景区原住民作为主体,通过景区股权重新配置,授予原住民景区股份,使其拥有景区决策权,成为真正的主体。由此,将图1修正为图2。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土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福建省永定土楼为例[J]. 刘洋,赵祥辉.  福州党校学报. 2019(02)
[2]福建洪坑土楼申遗十年后的政策思考——基于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现状[J]. 杨哲,张萌.  城市建筑. 2019(10)
[3]乡村旅游开发对地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福建省永定县洪坑村为例[J]. 马腾,郑耀星,王淑芳,林荣平,赵亚博.  世界地理研究. 2018(03)
[4]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旅游社区营造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凌欢,郑向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5]基于网络文本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游客感知与官方传播对比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张文亭,骆培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6]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研究[J]. 卢小丽.  科研管理. 2012(10)
[7]基于地方感视角的乡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安徽省天堂寨为例[J]. 尹立杰,张捷,韩国圣,钟士恩,李倩.  地理研究. 2012(10)
[8]基于IPA法的民居类世界遗产地游客满意度评价——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蔡彩云,骆培聪,唐承财,张宪玉.  资源科学. 2011(07)



本文编号:3547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47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