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正位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13:06
  正位是大型建筑在营建过程中经过规划、使其带有一定方向性的现象。它萌芽在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龙山文化时期,发展于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大量的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正位现象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依据考古发现材料,结合文献学、地理学、天文学有关研究成果,在对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系统搜集梳理的基础上,甄别出其中带有正位现象的建筑,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其阶段性,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与目的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思想、宗教意识等问题。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首先对“史前夏商”、“建筑遗存”、“正位现象”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学术界对正位现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建筑遗存中正位现象的发现与确认。系统分析一些史前夏商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及墓葬的方向,认为多数建筑并不是随意、杂乱无章的设置建筑方向而是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即史前夏商建筑较普遍的存在着正位现象。第三章是有关正位现象的分类。依据参照对象分为自然物正位和主观意识正位两大类。其中自然物正位又可分为太阳和山川地形两小类,主观意识正位也可分为尊崇方位和权力观念两小类。太阳周而复始运动的自然规律...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正位现象研究


大地湾遗址F378平面图

平面图,大地,遗址,考古研究


72建筑遗存中正位现象的发现与确认近些年来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的大量发现,为研究当时的正位提供了殷实的资料。分析发现,诸多史前夏商聚落和墓葬中存在一定的正位现象。2.1大型聚落遗址中的正位现象分析考古材料发现,史前夏商时期的一些大型聚落、聚落内的小型房址、大型的宫殿建筑、城墙走向等建筑遗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正位现象。2.1.1史前时期文献中不乏关于史前时期的建筑存在正位的记载,如《尚书·尧典》记载尧命羲和、羲叔、和仲、和叔等“历象日月星辰……宅南交……宅西……宅朔方[1],”根据日出日落等自然现象以定旸谷、明都、昧谷、幽都这些地方。考古发现表明,以秦安大地湾遗址、甘肃天水师赵村、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姜寨聚落遗址、郑州大河村、华县泉户村、扶风案板遗址、陇县原子头、邓州八里岗、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等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时代文化遗址,以新密古城寨、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博爱西金城、濮阳戚城、平顶山蒲城店、郾城郝家台等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时代文化遗址,都见有正位现象。秦安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北,1958年首次发现,随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年代可分为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层文化等3个阶段,[1]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第32页。图一大地湾遗址F378平面图图二大地湾遗址F246平面图(采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正位现象研究


大地湾遗址F229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偃师商城宫城第五号宫殿建筑基址[J]. 谷飞,曹慧奇.  考古. 2017(10)
[2]郑州小双桥商代都邑布局探索[J]. 侯卫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6(09)
[3]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南壕沟发掘简报[J]. 郭志委,李新伟,杨海青,侯彦峰.  考古. 2016(05)
[4]河南偃师商城宫城第三号宫殿建筑基址发掘简报[J]. 谷飞,曹慧奇,郭天平,郭黎晖,郭龙涛,王丛苗,王向阳.  考古. 2015(12)
[5]阴间与阳间——墓葬与建筑[J]. 齐东方.  世界建筑. 2015(08)
[6]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发掘简报[J]. 王炜林,张鹏程,袁明,张伟,郭小宁,马明志,李明,丁岩,孙伟刚,王东,刘思哲,刘君幸,张明惠.  考古与文物. 2011(06)
[7]四正与四维:考古所见中国早期两大方位系统——由古蜀时代的方位系统说起[J]. 王仁湘.  四川文物. 2011(05)
[8]河南博爱县西金城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J]. 王青,王良智.  考古. 2010(06)
[9]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大型建筑基址研究[J]. 杜金鹏.  华夏考古. 2010(01)
[10]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宫殿区二号基址发掘简报[J]. 何毓灵,唐际根.  考古. 2010(01)

博士论文
[1]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D]. 李丽娜.郑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殷墟中小型房屋建筑遗存研究[D]. 师东辉.郑州大学 2019
[2]龙山文化墓葬与二里头文化墓葬的比较研究[D]. 燕飞.郑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56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56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3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