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博物院藏乾隆青花瓷赏(下)
发布时间:2021-12-30 12:58
<正>10.清乾隆青花折枝纹棒槌瓶(图10)高30.5、口径4.6、底8.1厘米。圆口,长直颈,坡肩,长直腹,下收,平底,圈足,底无釉,本品造型俊俏挺拔,直口丰身,旧称"蒲槌瓶",或因形近而得名。全身花饰繁密,层次丰富,口沿绘卷草纹,其下绘以3组折枝牡丹纹;肩部分绘卷草纹寓覆莲纹装饰;折肩以下高凸,绘有缠枝花卉纹与腹部下缘的缠枝花卉纹相应,腹部突起10组开光,内绘各式折枝花卉纹,绘画笔触娴熟。圈足处亦绘卷草纹,与口沿、肩部的卷草纹上下呼应。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1 清乾隆青花莲托八宝开光万寿无疆纹碗
图1 1 清乾隆青花莲托八宝开光万寿无疆纹碗盘中的龙其足部为五爪。龙饰图案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对官吏平民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据《元史·舆服志》规定:“双脚无爪,庶民不得使用。”到了明清时期,有些富商大贾也开始使用四爪龙纹的器皿,但五爪龙仍限于皇宫的使用,并规定官窑才能生产五爪龙瓷器。此盘内外绘有龙戏珠图案,常常用来装饰瓷器纹样,象征着尊贵地位。
瓶高19.3、口径5.6、底径6.8厘米。器外底有青花6字3竖行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整器所绘纹饰细腻,青花纯正,具有乾隆时代特征。器形仿青铜壶式样,长颈,长鼓腹,圆肩,下腹较直,平底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贯耳瓶是经典瓶式之一,流行于宋代。哥窑、官窑、龙泉窑都有烧制。明代永宣时期确立的贯耳瓶制式一直沿用至清代。此件贯耳瓶通体施白釉,颈部绘青花海水纹,正中饰云雷纹,颈腹交接处及底足绘蕉叶纹。腹部绘青花缠枝纹,缠枝花纹在明清两代瓷器中运用极为普遍。以上列举的13件乾隆青花瓷器都非常精美,代表了当时的制瓷水平。乾隆青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编号:3558241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1 清乾隆青花莲托八宝开光万寿无疆纹碗
图1 1 清乾隆青花莲托八宝开光万寿无疆纹碗盘中的龙其足部为五爪。龙饰图案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对官吏平民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据《元史·舆服志》规定:“双脚无爪,庶民不得使用。”到了明清时期,有些富商大贾也开始使用四爪龙纹的器皿,但五爪龙仍限于皇宫的使用,并规定官窑才能生产五爪龙瓷器。此盘内外绘有龙戏珠图案,常常用来装饰瓷器纹样,象征着尊贵地位。
瓶高19.3、口径5.6、底径6.8厘米。器外底有青花6字3竖行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整器所绘纹饰细腻,青花纯正,具有乾隆时代特征。器形仿青铜壶式样,长颈,长鼓腹,圆肩,下腹较直,平底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贯耳瓶是经典瓶式之一,流行于宋代。哥窑、官窑、龙泉窑都有烧制。明代永宣时期确立的贯耳瓶制式一直沿用至清代。此件贯耳瓶通体施白釉,颈部绘青花海水纹,正中饰云雷纹,颈腹交接处及底足绘蕉叶纹。腹部绘青花缠枝纹,缠枝花纹在明清两代瓷器中运用极为普遍。以上列举的13件乾隆青花瓷器都非常精美,代表了当时的制瓷水平。乾隆青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编号:3558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55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