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汾阳市安头村五神庙剧场考述

发布时间:2022-02-08 19:05
  现存汾阳市安头村五神庙戏台重修于清末。整座戏台高大宽敞,观瞻雄伟,尽显豪华,在古风中透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五神庙剧场正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完整保存下来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实物证明,代表着清末汾州府剧场建设的辉煌,也是清末社会戏曲文化繁荣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化价值。 

【文章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5(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汾阳市安头村五神庙剧场考述


戏台内部装饰(村民提供照片)

照片,戏台,神庙


现存戏台基本完整,保留了清末重修时原貌。坐南朝北,与正殿相对。硬山顶三间,因两次间增设檐柱两根,状若五间。单层镜框式,灰脊灰瓦,筒瓦覆布,正脊残缺有半,垂脊完好。台基砖砌,高1.64米,阶条石压边。前后檐柱,大鼓镜础,平柱未移柱。后金柱及隔断辅柱,覆盆础。前檐通置截面约为方形的大额,平板枋亦为截面为方形的大额枋,柱头与额交接处设龙头护朽,梁头伸出刻作三幅云。平身科斗口跳斗拱四攒,上承檐桁,插雕花翼拱,耍头刻作透雕龙头。据旧照片看,额枋下原有木雕骑马雀替,雕饰云龙、瑞兽及博古纹饰,十分精美。现已不存。大梁以三间设置,即当心间两隅、山面设置,次间与尽间之间无大梁。前后檐柱间通置五架梁,上以雕花柁橔承平梁与金桁,平梁上以脊瓜柱承脊桁,合木沓、叉手及丁华抹额拱全。两山墀头叠涩,层次繁复,雕饰人物、花卉,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图1)戏台通面阔14.1米,其中明间4.5米,次间2.4米,尽间2.4米;通进深7.99米,其中前台深4.95米,后台深2.54米,总面积98.12平方米。柱高4.12米,顶高7.08米。当心间于后金柱间,即脊桁与后金桁间设木隔断分出前后台,左右设上下场门。次间则由后金柱与左右辅柱间,即前金桁略靠后、次间外隅位置斜向再设木隔断,使前台表演区呈梯形,也扩大了后台面积。辅柱与次间外隅檐柱及山墙以木隔断连接形成闭合空间,框木构架下实以裙板,上为格窗,可通透,是为有一定身份的达官贵客乡饮耆宾专设的包厢。宽2.4米,深2.38米,近于方形,面积约5.71平方米。后台后壁两尽间各设圆形窗一,用于采光。左右山墙均有拱券门通戏台下,门外依山墙设踏跺。方砖墁地,据村民介绍,台下埋有大瓮以增强音响效果。(图2)

示意图,戏台,神庙,平面


戏台通面阔14.1米,其中明间4.5米,次间2.4米,尽间2.4米;通进深7.99米,其中前台深4.95米,后台深2.54米,总面积98.12平方米。柱高4.12米,顶高7.08米。当心间于后金柱间,即脊桁与后金桁间设木隔断分出前后台,左右设上下场门。次间则由后金柱与左右辅柱间,即前金桁略靠后、次间外隅位置斜向再设木隔断,使前台表演区呈梯形,也扩大了后台面积。辅柱与次间外隅檐柱及山墙以木隔断连接形成闭合空间,框木构架下实以裙板,上为格窗,可通透,是为有一定身份的达官贵客乡饮耆宾专设的包厢。宽2.4米,深2.38米,近于方形,面积约5.71平方米。后台后壁两尽间各设圆形窗一,用于采光。左右山墙均有拱券门通戏台下,门外依山墙设踏跺。方砖墁地,据村民介绍,台下埋有大瓮以增强音响效果。(图2)戏台装饰精美华丽。前檐悬有匾额,题“千秋金鑑”四个金色大字,款题“宣统元年七月上浣合社公立”。隔断上方走马板上均绘彩画,有神佛故事、戏曲传奇、城市街景、博古书卷等。细看有的画面应为当时京津等大城市街景,行道树整齐,两旁建有西式小楼,街上行人着装洋化,有驼队行旅、街头枪战等场景,反映清末社会状况。博古架上除陈设香炉、如意、卷轴、扇子等常见器物外,还有电话一部。所画书籍很多,并分类标明名称,如缙绅、上海名人画稿、圣教□□□军墨迹、唐诗大全、东周列国、四体字□、古文汇选、机圆学诗等。在包厢内,东山墙有“风虎临泉图”水墨画,挂中堂联一副,上联“诗人惟爱松溪月”,下联“旅客谈情玉峰花”(郑燮)。西山墙有“云龙降雨图”水墨画,挂中堂联一副,上联“云影天光谈夜月“,下联”鸢飞鱼跃羡春风”(傅山)。前台顶部设平棋天花,天花板原有名师绘制的水浒一百零单八将画像,英姿百态,栩栩如生。现已毁失。(图3)


本文编号:3615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15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