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石制品废片尺寸分布的实验研究:以泥河湾盆地大田洼区域燧石原料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03 17:07
  石制品废片尺寸分布区间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形成过程研究中常采用的一项衡量指标。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学者Kathy Schick与Nicholas Toth针对东非肯尼亚Koobi Fora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常见的石料与石器生产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废片尺寸分布实验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参考Kathy Schick等实验的基础上,对泥河湾盆地大田洼区域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常见的周家山、东谷坨两类燧石原料进行了废片尺寸分布实验研究,以建立该区域燧石原料的废片尺寸分布模式,为该区域遗址形成过程的研究提供直接的参考数据。实验共计25组,获得废片标本10070件。结果显示,两类燧石原料的废片尺寸分布模式基本一致,整体呈随尺寸增加废片数量比例逐渐降低的单一递减分布特征,其中0.5~1cm的比例最高,1~2cm次之,其他尺寸的比例逐渐降低。本次实验验证了Kathy Schick等获得的实验数据中小于2cm废片占绝对优势的结论,但对小于1cm的废片产品比例存在偏差,原料物理性质可能是实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本文实验数据更适合作为对比数据评估泥河...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研究背景
2研究材料
    2.1 石料
    2.2 石锤
3实验方法与过程
    3.1实验条件和说明
    3.2方法与过程
4 实验结果
    4.1实验数据分析及废片尺寸分布模式构建
    4.2实验数据与Kathy Schick 实验结果对比
    4.3 实验结果在板井子遗址中的检验与应用
5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综述[J].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 2019(01)
[2]河北阳原县板井子旧石器时代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J]. 任进成,李锋,王晓敏,陈福友,高星.  考古. 2018(11)
[3]蔚县盆地吉家庄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J]. 裴树文,马东东,贾真秀,李潇丽,王晓敏,王法岗,杨海勇.  人类学学报. 2018(04)
[4]泥河湾盆地麻地沟E5旧石器地点的遗址成因与石器技术[J]. 裴树文,贾真秀,马东东,马宁,李潇丽.  人类学学报. 2016(04)
[5]东谷坨遗址石制品研究[J]. 李君,张菁婧,刘建超,雷蕾,魏彩云.  文物春秋. 2014(06)
[6]旧石器时代遗址废片分析:回顾与展望[J]. 王春雪.  边疆考古研究. 2012(01)
[7]旧石器时代考古学[J]. 高星.  化石. 2002(04)
[8]泥河湾盆地东部早期旧石器文化的石料与文化性质探讨[J]. 杜水生.  文物春秋. 2002(02)
[9]东谷坨遗址石制品原料利用浅析[J]. 裴树文,侯亚梅.  人类学学报. 2001(04)
[10]周口店第15地点石器原料开发方略与经济形态研究[J]. 高星.  人类学学报. 2001(03)



本文编号:3655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55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