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脆弱丝绸文物的化学加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1 10:4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蚕丝的结构、特性和组成,从分子水平明确了丝绸的弱质及其保护的难度;其次从物理老化、化学老化和生物老化等三方面阐述了影响丝织品的老化因素,以及目前在丝织品老化研究领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详细说明了脆弱丝织品的加固研究现状,在列举诸多加固方法的基础上,着重指出了化学加固的重要性、原则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主体,即采用高分子材料对脆弱丝绸文物进行化学加固。在对8种化学加固剂进行红外表征和性状描述的基础上,配制4种不同浓度的加固液,对原样进行加固处理,获得加固样,然后对加固样进行老化,控制老化时间,获得一系列不同老化程度的老化加固样。通过纺材性能的测试,从厚度、色差、硬挺度、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出发,对不同加固剂的老化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实验数据,遴选出老化性能较好的化学加固剂——Paraloid B72。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将遴选出的化学加固剂应用到脆弱丝绸文物上,考虑到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采用碱水解所得的人工老化样,通过设计正交实验,通过研究加固浓度和加固时间对其在加固前后各项性能的变化,利用方差分析来确定Paraloid B72加固的最...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
术语
1 绪论
    1.1 蚕丝的结构、特性和组成
    1.2 影响丝织品的老化因素
    1.3 丝织品老化研究的分析方法
    1.4 脆弱丝织品加固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加固剂的老化性能对比
    2.1 加固剂的红外表征和性状描述
    2.2 样品的结构参数测定
    2.3 加固
    2.4 老化
    2.5 测试
    2.6 本章小结
3 B72最佳加固条件的确定
    3.1 老化样的制备
    3.2 正交试验设计
    3.3 加固方法及工艺流程
    3.4 测试
    3.5 方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B72在脆弱丝绸文物上的应用
    4.1 文物样描述
    4.2 加固效果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研究成果
    5.2 后续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样品制作过程
附录2:不同加固效果的电镜照片
附录3:纺材性能测试照片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物保护用丙烯酸树酯Paraloid B72的光稳定性能研究[J]. 杨璐,王丽琴,王璞,唐丽琼,王芳,黄建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03)
[2]一种新型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在加固糟朽丝织品中的应用[J]. 张晓梅,原思训.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02)
[3]传统金箔制作工艺调查研究[J]. 廉海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S1)
[4]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法研究丝织品的老化及其保护[J]. 张雪莲,陈士明,唐静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8(01)
[5]派拉纶成膜技术在文物及图书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龚德才,奚三彩,王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6(01)
[6]利用比色法研究丝绸的老化[J]. 张雪莲,唐静娟,郭时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4(02)
[7]丝绸的老化及保护剂的筛选[J]. 张雪莲,唐静娟,郭时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3(01)



本文编号:3658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58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