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北齐响堂山佛教石刻文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2 16:42
  北齐响堂山石窟文字刻于楷书通行的时代,而石窟文字却主要以隶书书写,并夹杂篆文的结构与笔形,刻意书写古形的同时也有大量顺应时代演变的俗字,展现了古俗并存的面貌。存古形体由于认知差异而写法多样,俗字以简化而造成的异写字为主,异构的变化则主要强化了构件的功能。此外还有古今糅合、识别不清、分布不均、继承差异等因素,加剧了文字的异体面貌。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异体字分类
    (一)存古形体多样共存
        1. 存古形态多样并存
        2. 古文字笔法的保留
        3. 古文字结构的保留
    (二)书写变化造成俗字
        1. 跨层融合
        2. 多样的别异方式
    (三)结构变化造成俗字
        1. 构形思路变化
        2. 换用音、义相近构件
        3. 增减构件
        4. 繁简形体共存
二文字面貌的深入考察
    (一)响堂山石窟异体字构成的量化考察
    (二)加剧异体面貌的其他因素
        1. 存古面貌的复杂性
        2. 形变与识别的关系
        3. 异体源于继承对象差异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化时代的碑刻与碑刻学研究[J]. 王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响堂山石窟文字保留古文字现象[J]. 刘征,郑振峰.  河南社会科学. 2017(03)
[3]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的几个问题[J]. 吴继刚,毛远明.  古汉语研究. 2012(02)
[4]楷字的区别性——楷化区别性的丧失及其重建[J]. 臧克和.  中国文字研究. 2007(02)
[5]石刻佛经文字研究与异体字整理问题[J]. 易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本文编号:3664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664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