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洎河流域史前遗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9 16:57
双洎河流域位于中原腹地,包括新密、新郑的大部分区域以及长葛和鄢陵的北部,位于淮河流域的北端,是连接淮河上游和黄河中游两大史前文化区的重要地带,近年来逐渐被学界所关注。本文在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文化因素分析等方法,结合环境考古学、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史前考古学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及社会经济状况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双洎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总结了史前考古发掘和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方法和意义。第二章通过选取该流域及邻近地区的典型遗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典型遗址进行分期,在遗址分期的基础上对该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性质、特征、类型及年代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典型遗址和典型器物组合,将双洎河流域史前遗存分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河村五期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四个阶段。第三章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双洎河流域史前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首先对各典型遗址的遗迹现象进行分析,考察单个遗址的聚落形态及布局,其次对不同时期该流域诸聚落的地理位置、海拔、面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探讨同时期不同聚落的规模和相...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地理状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气候、水系
三 土壤、地貌
第二节 历史环境变迁
第三节 史前考古工作及研究历程
一 史前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
二 史前考古工作研究历程
第四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史前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 典型遗址及其分期
第二节 文化分期及年代
一 裴李岗文化
二 仰韶文化
三 大河村五期文化
四 王湾三期文化
五 年代
第三章 史前不同时期聚落形态研究
第一节 裴李岗时代
一 微观聚落形态研究
二 宏观聚落形态研究
第二节仰韶时代
一 微观聚落形态研究
二 宏观聚落形态研究
第三节 龙山时代
一 微观聚落形态研究
二 宏观聚落形态研究
第四节 史前遗址分布特征
一 遗址高程分布特征
二 遗址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章 史前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节 生业经济
一 裴李岗时代
二 龙山时代
第二节 手工业经济
一 裴李岗时代
二 仰韶时代
三 龙山时代
第五章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871855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地理状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气候、水系
三 土壤、地貌
第二节 历史环境变迁
第三节 史前考古工作及研究历程
一 史前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
二 史前考古工作研究历程
第四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史前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 典型遗址及其分期
第二节 文化分期及年代
一 裴李岗文化
二 仰韶文化
三 大河村五期文化
四 王湾三期文化
五 年代
第三章 史前不同时期聚落形态研究
第一节 裴李岗时代
一 微观聚落形态研究
二 宏观聚落形态研究
第二节仰韶时代
一 微观聚落形态研究
二 宏观聚落形态研究
第三节 龙山时代
一 微观聚落形态研究
二 宏观聚落形态研究
第四节 史前遗址分布特征
一 遗址高程分布特征
二 遗址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章 史前社会经济状况
第一节 生业经济
一 裴李岗时代
二 龙山时代
第二节 手工业经济
一 裴李岗时代
二 仰韶时代
三 龙山时代
第五章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本文编号:3871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87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