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山西寿阳阳摩山石窟中区及西区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8 03:32
  <正>阳摩山石窟始凿于东魏,隋、唐时期曾继续雕凿并对早期造像进行过改刻。东魏到唐代石窟的造像题材及窟龛功能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本土化的特点。阳摩山石窟(又称灵嵩寺石窟)位于山西寿阳县解愁乡羊摩寺村南崖壁上。在崖壁500多米的范围内自东向西横列着东魏、隋、唐、北汉等时期雕凿的窟龛及摩崖造像共计约40处,根据地势可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该石窟是晋中地区一处较为重要的佛教石窟,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图2-10为第四龛下题记Figure2-10showstheinscriptionunderthefourthniche

图2-10为第四龛下题记Figure2-10showstheinscriptionunderthefourthniche

岳、东村妇人法\邑主法敬、维那乐近、\吕娥共一百人等□\□众心劝助,敬造大像、\小像百区15。”由此看出灵嵩寺僧人在展开修行的同时还组织义邑,一般义邑组成范围较广多以家庭为单位,合作普遍,反应的是信众意识形态与信仰之心。不同的是这处义邑不仅由女性组成,而第二点特别的是,在查阅义邑....


图2-12唐初

图2-12唐初

件“半披式”袒右肩袈裟,身后为菩提树式华盖。双腿结跏趺坐于束腰三层莲座上,象征性显示了佛教的独特智慧。乐天雕于两侧,下为一方台,一方形壶门刻于正面,壶门内浅浮雕一力士二狮,力士左右两侧各雕一狮子19,狮子像在造像中也十分盛行,位于中间佛两侧,历来赋予权威,祥瑞之意,在佛经中具有较....


图2-12唐初释迦摩尼造像

图2-12唐初释迦摩尼造像

件“半披式”袒右肩袈裟,身后为菩提树式华盖。双腿结跏趺坐于束腰三层莲座上,象征性显示了佛教的独特智慧。乐天雕于两侧,下为一方台,一方形壶门刻于正面,壶门内浅浮雕一力士二狮,力士左右两侧各雕一狮子19,狮子像在造像中也十分盛行,位于中间佛两侧,历来赋予权威,祥瑞之意,在佛经中具有较....



本文编号:3976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976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