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系统金银器研究
本文关键词:吐蕃系统金银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关键词】: 金银器 吐蕃墓葬 绿松石 出土 芝加哥 饰片 忍冬纹 制作工艺 唐代 艺术博物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05JJD850004) 四川大学“985工程”二期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项目资助
【分类号】:K876.42
【正文快照】: 目次一文献记载的吐蕃金银器二考古出土与流散海内外的吐蕃金银器三吐蕃系统金银器的特点与风格四吐蕃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五吐蕃金银器的交流六结语一文献记载的吐蕃金银器古藏族自称为“蕃(Bod)”,汉文史书中记载为“吐蕃”,在中亚和西方史料中记载其为“Tibet”。与中原唐帝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俊杰;;吐蕃本教丧葬仪轨研究——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42解读[J];中国藏学;1989年03期
2 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年04期
3 陈波;公元10世纪前西藏的黄金、黄金制品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2000年02期
4 田广金;郭素新;;内蒙古阿鲁柴登发现的匈奴遗物[J];考古;1980年04期
5 段鹏琦;;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金银器小议[J];考古;1980年06期
6 孙机;;唐代的马具与马饰[J];文物;1981年10期
7 杨泓;;中国古代马具的发展和对外影响[J];文物;1984年09期
8 林梅村;;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J];文物;1992年09期
9 罗世平;;天堂喜宴———青海海西州郭里木吐蕃棺板画笺证[J];文物;2006年07期
10 许新国;都兰热水血谓吐蕃大墓殉马坑出土舍利容器推定及相关问题[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李强;蒙元质子政策述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黄安辉;;藏族的茶炊茶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尹邦志;;吐蕃宗论的和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李晖;唐诗“羯鼓”考[J];安徽新戏;1998年05期
7 田峰;;吐蕃时期周边交通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陈凌;;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的新尝试——《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评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王小甫;;回鹘改宗摩尼教新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丁琪琳;;秦直道的昙花一现及其对交通规划的警示——基于交通区位角度的解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中;;中华文明“表现之秘”从何而来? “CHINDIA/中印大同”开发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历史运作[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王腾;;隋唐五代西域罗氏流寓中国与敦煌罗氏家族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3 陆庆夫;陆离;;论吐蕃制度与突厥的关系[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赵晓星;寇甲;;西魏至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的史姓[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杨孝鸿;;滕固的汉代艺术研究——兼谈汉代艺术的外来文化成因[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一虹;;古代东亚汉文化圈各国交往中使用的语言与相关问题——以唐、日本、新罗和渤海为中心[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石云涛;;3—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阿合买提江·艾海提;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青金石古今中外名称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李树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高昌回鹘文化[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马建春;;“识宝回回”与中国珠宝业的发展[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郑f媐,
本文编号:400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40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