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浅谈殷墟青铜器的铸后打磨工艺

发布时间:2025-02-06 17:18
   打磨是青铜器铸后的重要加工环节,学术界鲜有讨论,殷墟孝民屯遗址出土的数千件多种形状的磨石为认识这一工艺提供了材料。本文在打磨实验和对孝民屯遗址出土青铜器铸后痕迹观察的基础上,认为遗址出土的球状和有正圆平面的扁平状磨石可能不是用来打磨青铜器的,铸后打磨使用的磨石大多为中细粒的长石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打磨内容包括青铜器铸造后留在铜器上的范线、模外范内涂层的涂刷痕迹,以及因铸造缺陷而产生的坑洼不平等痕迹。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图一实验中打磨后铜器上的划痕

图一实验中打磨后铜器上的划痕

2000~2004年在殷墟孝民屯铸铜遗址发现了6000多件砂岩磨石,其形状、大小、厚薄多样。立体形状有片体、柱体、球体等,以片体为大宗,少量柱体,罕见球体;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形等,以圆形居多。发掘者认为形状的不同是长期用来打磨青铜....


图三部分出土磨石和实验磨石打磨面金相显微镜下的微痕(倍数均为2 0 0 X)

图三部分出土磨石和实验磨石打磨面金相显微镜下的微痕(倍数均为2 0 0 X)

本实验还通过直接磨石打磨和先修整磨石形态再打磨两种情况对铜簋内壁进行打磨(GS28、GS29)。直接使用磨石打磨,由于磨石的打磨面不平整,少弧度,和铜簋内壁的弧面接触不充分,不如先将磨石打磨面修整成与铜簋内壁弧面差不多的弧边再进行打磨效果好。图二3、4相比较可以看出,....


图四殷墟孝民屯出土青铜器上的划痕

图四殷墟孝民屯出土青铜器上的划痕

细密线状划痕,有的虽然被铜锈覆盖,但依然可以看到。划痕深浅不一,痕间距离不等,大面积分布处方向大体平行,腹底交接处与器物底部和裆部方向交错。分布于不同器形周身,但觚、斝、簋表面的分布范围更大,也更明显。另外器物有纹饰部位的划痕较少,素面无纹饰的部位则明显许多,例如弦纹爵身的划痕分....


图五殷墟孝民屯遗址出土青铜上有磨圆感的条痕

图五殷墟孝民屯遗址出土青铜上有磨圆感的条痕

铜鼎03AXST2608BDM637∶1下腹表面有小坑洼和波浪形痕迹(图七,1)。相关研究表明青铜器浇铸时范块充型不良会造成表面气孔等缺陷,使铜器表面坑洼不平[13]。(四)范线



本文编号:4030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4030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