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建设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到处存在。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为此重申“中国原则”,即以“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准则。对石窟文化的保护,初步解决了游客拥挤对壁画、彩塑的潜在威胁,加强了对风沙侵蚀危害的防范,但仍然面临许多社会和自然环境问题。古城遗址的发现,涉及对古环境反演的科学问题。利用考古发掘的丰富信息,联系古自然环境变化和人文影响、物质传播的大背景,可能有助于开豁诠释、论证古代文明和古文化的新思路。破解中原许多古城遗址之谜,也需要从重建、虚拟古环境着手。古建筑的修复或重建,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也要考虑适应现代环境与生态功能,适度采用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运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不乏成功先例。作者建议,进一步推广田间考古格网的经验,构建多层次的格网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能力建设与现代化。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考古 古环境 环境遥感监测 格网信息系统
【分类号】:K879
【正文快照】: 1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世界遗产是人类古文明的见证。加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科学地、完整地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存和大自然的造化,保护和谐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国已有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共29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数量而论,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哲文;访墨西哥的世界遗产[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6期
2 谢连文,李锋,邓国武;罗布泊盐湖古环境信息遥感研究方法[J];遥感信息;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桂娟;[N];光明日报;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昭聪;;敦煌文献词汇研究法四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王心源,刘浩;雷达遥感穿透次地表获取残存信息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李万彪,童科,谷松岩,姚展予,刘文明,高慧琳,朱元竞,赵柏林,刘辉志;卫星遥感在HUBEX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潘玲;;蒙古鹿石上的两种图案所表现的器物[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5 黄江波;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在雷达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段汉明;;中国传统哲学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印证[J];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7 尕藏加;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初探[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8 韩锋;;吐蕃佛教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以敦煌文献为中心[J];中国藏学;2010年01期
9 马达;;“始作俑者”考异[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3期
10 李大鸣;;春秋时期采邑炼铜业和铸铜业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胡姓居民与聚落[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2 李PIW;;敦煌遗书之厄与学术观点之窒(1900—1915)[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本文编号:461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46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