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06:12

  本文关键词: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甘青宁地区城址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对这一区域城址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地理研究上。考古研究少,没有学者将甘青宁地区的城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且就单独的某一块区域来讲,已有城址研究所涉及到的数量远少于见诸报告中的城址。本文首先从文物地图集、考古报告等处全面收集城址资料,其中可以进行面积计算的城址有168座,依据面积,通过统计分析,将城址分为四类,大型城址、中型城址、小型城址和特小型城址。并就城址平面形状、城墙基宽、城门等设施作了统计分析。最后运用GIS分析的方法,将城址的信息数据化,分析了城址的分布以及城址与高程、坡度、河流缓冲区的关系,得到了城址在选址上的一些认识。甘青宁地区城址作为汉王朝与少数民族冲突交流的前哨点,城址的设置体现了汉王朝在边地的管理措施。对该区域城址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进程。
【关键词】:汉代 城址 甘青宁地区 形制 空间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9
  •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8-13
  • (一)研究区域8-12
  • (二)研究对象12-13
  • (三)研究资料13
  • 二、相关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3-18
  •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18-19
  • 第二章 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的分类与形制19-33
  • 一、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的分类19-21
  • 二、不同类别城址的性质分析21-27
  • 三、城址形制分析27-33
  • (一)城址的平面形状27-28
  • (二)城墙基宽与城门28-31
  • (三)瓮城、马面与壕沟31-33
  • 第三章 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的空间分布33-46
  • 一、GIS及其在考古学空间分析中的应用33-34
  • 二、数据来源34-36
  • (一)空间数据34-35
  • (二)属性数据35-36
  • 三、研究内容36-46
  • (一)城址分布36-40
  • (二)高程与坡度分析40-43
  • (三)缓冲区分析43-46
  • 第四章 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与国家边地管理46-48
  • 第五章 结语48-50
  • 一、本文的收获48-49
  • 二、本文研究的局限性49-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表53-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0年12期

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唁电[J];江汉考古;2001年03期

3 徐湖平;江苏考古工作世纪之初的思考[J];东南文化;2002年01期

4 何驽;;《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读后思考[J];考古;2002年12期

5 付彤;陈璐;;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3年02期

6 宋建;;上海考古随想[J];上海文博论丛;2004年01期

7 李零;一个考古读者的希望[J];读书;2004年06期

8 洪石;;“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考古;2005年06期

9 盛之瀚;;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成立揭牌[J];东南文化;2006年05期

10 胡小伟;;浅谈盗墓对考古工作的危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辉;;近年来西藏地区主要开展的考古工作及收获[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罗宗真;;我和六朝考古——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忠良;王峰;富锡良;;综合物理探查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5 ;中国金莲山考古发现疑似针灸用具[A];全国第六届骨科微创手术与多种针刀手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索秀芬;;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8 郭京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从北京的考古工作谈起[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9 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郭京宁;;北京考古发现与北京文化之都建设[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陈奇;新时期考古工作的主战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 王慧芬;创新考古体制 推进考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方启 麻赛萍 贾博宇 范佳翎;你想了解考古吗?[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秀丽;基建考古 何去何从[N];中国文物报;2012年

5 ;微言大义:考古与盗墓的微博大讨论[N];中国文物报;2012年

6 ;2013:四川科技考古元年[N];中国文物报;2013年

7 曹金萍 开封市文物工作队;重视明清考古:学科发展的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郭潇雅 实习记者 吴运亮;国内首个“文物移动医院”将现代科技带到考古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土木;让考古的回归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佳霖;北京市立法细化“施工前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杨瑞霞;中原地区数字环境考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韶光;潮湿环境模拟考古现场地下水控制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学超;良渚遗址考古期病害与微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海明;郑韩故城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振宇;宋代漏泽园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佩萌;大西安地区墓葬类考古遗存保护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程亚南;地质考古行业职业工装设计系统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7 夏秋函;试论北朝青瓷[D];南京大学;2014年

8 田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辽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简史[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逸林;中国早期金器的分类研究及其文化来源[D];南京大学;2016年

10 何昊;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485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