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和利用

发布时间:2017-06-26 16:14

  本文关键词:和县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和利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越来越有共识,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属于所在国家的,更是属于世界的,因而每一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和县是皖东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进程造就并存留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何对待历经沧海桑田后依然留存的这些珍贵遗产,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总结了学术界已有的相关成果,借鉴了其中的理论与方法,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问题给予了探究: 第一章,对和县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考察与挖掘。首先介绍了和县的社会概况和历史沿革,然后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将和县历史文化遗产分为重点类和一般类分别给予阐述。其中,具体到每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均从地理位置、历史内涵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章,对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加以总结。首先论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普遍特点和价值,作为分析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特点和价值的理论依据。然后,概括和分析和县历史文化遗产先的主要特点,即:历史文化古远延绵、文风昌盛、教科书多处载录、古人类遗址丰富和宗教文化独特。最后,考察和分析出价值,即:真实性价值、精神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三章,探究了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首先,对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涵义的界定。其次,从现状、原则和建议三个方面论述了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后,从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探讨了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 本文旨在以对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实际调查为基础,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遗产的内容挖掘、特点和价值分析,进而针对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努力探索出有益于和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为和县政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和县 历史文化遗产 特点 价值 保护 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6
  • 一、相关概念的鉴定和问题说明9-10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三、研究现状10-15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5-16
  • 第一章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16-35
  • 第一节 和县概况16-20
  • 一、自然与社会概况16
  • 二、历史沿革16-20
  • 第二节 和县重点历史文化遗产20-30
  • 一、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20-22
  • 二、乌江霸王祠及霸王墓22-24
  • 三、陋室24-25
  • 四、鸡笼山25-26
  • 五、镇淮楼26-28
  • 六、天门山28-29
  • 七、香泉29-30
  • 第三节 和县一般历史文化遗产30-35
  • 一、文昌塔30-31
  • 二、喜雨亭31-32
  • 三、万寿塔32
  • 四、乔家庄遗址32
  • 五、黄墩遗址32-33
  • 六、栗家山遗址33
  • 七、狼窝山古墓群33
  • 八、半枝梅33-35
  • 第二章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及价值35-46
  • 第一节 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35-38
  •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35-36
  •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36-38
  • 第二节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特点38-41
  • 一、历史文化古远延绵38-39
  • 二、文风昌盛39-40
  • 三、教科书多处载录40
  • 四、考古遗址丰富40-41
  • 五、宗教文化独特41
  • 第三节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41-46
  • 一、真实性价值42
  • 二、精神价值42-43
  • 三、历史文化价值43
  • 四、经济价值43-44
  • 五、科学价值44-45
  • 六、艺术价值45-46
  • 第三章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46-67
  • 第一节 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保护和利用46-48
  •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含义46-47
  • 二、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含义47
  •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47-48
  • 第二节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48-57
  • 一、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48-53
  • 二、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53-55
  • 三、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55-57
  • 第三节 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57-67
  • 一、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57-61
  • 二、和县历史文化遗产利用中的问题61-63
  • 三、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策略63-67
  •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4
  • 附录1:鸡笼山非道家“第四十二”福地考74-75
  • 附录2:浣纱祠75-76
  • 附录3:渔邱古渡76-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勤毅;和县猿人的发现和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2 王贵华;;项羽自刎乌江并非民间传闻——与计正山同志商榷[J];安徽史学;1987年01期

3 任荣;;项羽“乌江自刎”的史学和文学上的考辩——与冯其庸先生商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陈耀华,赵星烁;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邵甬,阮仪三;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发展的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7 王将克,钟月明,陈水挟,罗红红;安徽和县猿人遗址牙化石的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J];地质科学;1989年03期

8 黄万波;方笃生;叶永相;;安徽和县猿人化石及有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2年03期

9 郑绍华;;和县猿人地点小哺乳动物群[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3年03期

10 马旭铭;;韩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管见[J];古今农业;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雪梅;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D];山东大学;2008年

2 戴彦;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和县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和利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486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