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测器在史前聚落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理探测器在史前聚落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遗址—河流距离是史前聚落遗址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省卢氏县为例,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采用基于PD,H值计算的连续性地理数据最优离散法,获取遗址—河流相关性定量数值,讨论和总结模型中等间距(EI)、百分位(QV)、自然断点(NB)、几何间隔(GI)4种分类方法,分别在裴李岗时期、仰韶前期、仰韶后期、龙山时期所表现的性能及适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聚落的结构、发展规律、分布和范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4个文化时期分别采用NB、QV、NB、GI及其分类数分别为8,8,8,6时,为离水距离因子的最优离散。该因子对遗址密度分布的决定力分别为39.5%、70.8%、73.0%和59.8%;2洪水切割作用导致河岸两旁的阶地逐渐崩塌,阶地的面积越来越小,古人类为了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将遗址沿河散开呈条带装分布。当阶地面积小到一定程度,聚落沿河流长度扩展的成本过高,便开始向远离河流部分扩张,因此离河距离因子呈先升后降;3从Q值提升强度看,NB/EIGIQV;从提升效率看,EI/GINBQV;从决定力大小来看,GIQV/NBEI;4聚落结构由裴李岗时期的简单、稀疏和松散不断发展,分别在仰韶前、后期和龙山时期出现两极化、三段式,聚落发展影响因素由人口数量增长变为社会内部结构变化,聚落的分布和古人类活动范围距河流约正常人步行1~2.5 h的距离,且不断扩大。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关键词】: 史前聚落 遗址—河流距离 人地关系 地理探测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253,41271410)
【分类号】:K878;P208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大量聚落与环境考古研究中,关于遗址与各种形式的水系因子(包括河流、海洋等)关系的探讨是研究热点(朱丽东等,2010;郭晓东等,2012;吴立等,2012;杨小燕,2012)。遗址与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相关性这一结论也被国内大多数史前聚落研究所支持(何仁伟等,20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慧君;许五弟;任云英;;基于GIS的榆林市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2 朱丽东;冯义雄;叶玮;王天阳;李凤全;李黎霞;;良渚时期文化发展与海平面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3 朱光耀,朱诚,凌善金,王吉怀,杨晓轩;安徽省新石器和夏商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4 李中轩;朱诚;闫慧;;汉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5 王彬;刘莎;;“基因图谱”视角下闽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5期
6 夏正楷,邓辉,武弘麟;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7 吴立;朱诚;郑朝贵;李枫;马春梅;孙伟;李溯源;水涛;王鑫浩;邵仕训;周曜;何婷婷;;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2年07期
8 胡金明,崔海亭;西辽河流域历史早期的文化景观格局[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9 张虎勤;刘博;赵文明;;mP河灞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人地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J];工程数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杨林;裴安平;郭宁宁;梁博毅;;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形态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化,尹怀宁,张小咏,陈占娇;5000 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灾害事件与人地关系演变[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2 董广辉;夏正楷;刘德成;吴庆龙;;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李水城;;西拉木伦河流域古文化变迁及人地关系[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4 蒋璐;朱永刚;;查干木伦河下游细石器初步分析[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5 滕铭予;;赤峰地区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6 索秀芬;;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人地关系[J];边疆考古研究;2005年00期
7 滕铭予;;古代气候事件与古代文化间关系的再思考——以全新世大暖期的赤峰地区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8 许永杰;关于探索黑龙江文明起源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1年01期
9 任晓辉;许民;;西辽河上游考古学文化时期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黄鑫;;内蒙古东部古代民族体育初探——红山文化中体育因素调查研究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严严;吴海斌;郭正堂;;史前土地利用碳循环模型构建及应用——以伊洛河流域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邓运员;郑文武;刘沛林;;基于GIS的凤凰古城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A];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C];2007年
3 钱耀鹏;;关于龙山时代的社会结构与历史进程[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开广;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王飒;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D];天津大学;2012年
7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建华;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靳松安;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春喜;晚第四纪吉兰泰盐湖古湖面与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心源,陆应诚,高超,席道瑛;广义遥感环境考古的技术整合[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江大勇,王新平,郝维城;浙江中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与河姆渡古人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3 罗凯;罗旭;冯仲科;李静锐;吴露露;;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4 国巧真;孙金华;;村镇空间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5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6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朱丽;付强;;借助GIS研究史前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02期
7 杨载田,刘沛林;南岭山区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1期
8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9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10 史威;;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及环境演变研究综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茂英;中国山区聚落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5年
2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选址偏好区划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2 鲁鹏;;史前聚落地理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3 钱耀鹏;史前聚落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5 鲁鹏;杨瑞霞;;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6 李匡悌;臧振华;米泓生;焦天龙;林恭务;范雪春;陈立群;;五千年前台湾海峡两岸史前聚落的贝类资源利用与海岸环境[J];闽商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7 杨林;裴安平;郭宁宁;梁博毅;;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形态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8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朱丽;付强;;借助GIS研究史前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于嘉;内蒙古史前聚落遗址:发现罕见房屋构件[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南京师范大学 裴安平;关于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魏兴涛 张小虎 胡小平 宁建民;河南灵宝铸鼎塬史前聚落调查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4 任占斌;哈民史前聚落遗址第三次发掘 发现大量人骨遗骸和玉器[N];通辽日报;2012年
5 刘国祥;东北史前聚落考古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李恭 丁岩;陕西横山发现史前聚落遗址[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阿如娜 吉平;内蒙古通辽哈民遗址第三次发掘又获重要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雪地;河南史前聚落外围沟状设施的分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金艳;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建设研究与应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地理探测器在史前聚落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0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