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陕北汉画像石的艺术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7-07-04 19:03

  本文关键词:陕北汉画像石的艺术研究与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陕北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 艺术 表现 造型 构图 美学观


【摘要】:汉代画像石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汉代艺术的一个集中体现,陕北汉画像石又是汉代画像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汉代画像石所共有的基本艺术特点与风貌,此外它的地域性特征,使它在表现风格上带有浑厚的“黄土气息”,从狩猎,农耕,到放牧都体现着古代陕北的风土人情,也因此而形成了它与其它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差异性,这种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体现着陕北汉画像石自身的魅力,以其更加简朴、粗拙的艺术风貌绽放着深沉而异样的艺术光彩。在汉代的艺术造型中,我们看不到对物象细部精确如实的描绘,它们更加注重突出事物的概括表达,追求神似,以明确的轮廓阐述着动与静的结合,陕北的汉代画像石也体现了这种粗拙中的生命与力量、,简练概括、不求形似的造型风格凝聚着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在构图艺术中,陕北汉画像石属于群体性的分布构图,之中出现的单个形象也是群体的一个部分,由于画像石表现内容种类繁多,,工匠们在进行刻画前还要做好在表现内容上的分布考虑和画面势的把握,从陕北汉代画像石的外观结构来看,画像石存在明显的几何分割的构成形式;从它石刻画面中的形象表现来看,有透视和排列的构成方法;再从具体形象之间的关系看,又形成画面中静与动势的组合构成。陕北汉画像石的美学观体现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画像石的画面中既有夸张写神的主观表达,也有汉代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既有神话的浪漫主义,也有现实物象的精神体现,它是凝聚唯心与唯物于一体的艺术融合。陕北汉画像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以为后来的艺术工作者提供艺术的借鉴,对于现代的绘画创作来说,也可从中得到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陕北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 艺术 表现 造型 构图 美学观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9.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
  • 1. 陕北汉画像石概述6-7
  • 2.汉代画像石的艺术价值体现7-10
  • 2.1 汉代画像石继承发扬了上古艺术的形式8
  • 2.2 汉代画像石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理念8-9
  • 2.3 汉代画像石在艺术表现方面取得的成就9-10
  • 3. 陕北汉画像石与山东、河南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比较10-13
  • 3.1 以区域性的特点比较11
  • 3.2 以表现画面的组合形式比较11-12
  • 3.3 从物象的形象刻画形式比较12-13
  • 4. 陕北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13-18
  • 4.1 陕北汉画像石中形象的造型方式13-15
  • 4.1.1 轮廓造型13-14
  • 4.1.2 平面造型14
  • 4.1.3 意象造型14-15
  • 4.2 陕北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15-18
  • 4.2.1 从整体的视觉来看,可分为边框式构图和分格式构图15-16
  • 4.2.2 从局部刻画内容看,有散点式构图和列队式构图16-18
  • 5. 陕北汉画像石的美学观体现18-20
  • 5.1 若谨毛,必失貌的整体美学观18-19
  • 5.2 中和为美的美学观19
  • 5.3 形、生、气、神统一的美学观19-20
  • 5.4 如无闻见,则无所状的唯物美学观20
  • 6. 陕北汉画像石艺术风貌对当下绘画艺术的启示20-22
  • 6.1 绘画创作应深入了解表现的对象21
  • 6.2 绘画作品应创造感染力21
  • 6.3 绘画创作往往应该伴有“娱乐”性21-22
  • 结语22-23
  • 注释23-24
  • 参考文献2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李路;;杂谷脑河下游羌族聚落选址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滕瀚;孙超;;科学活动中意象的美感承载状态对问题创造性解决的作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10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518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18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