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汉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20:13

  本文关键词:汉画像石中的“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孔子见老子 画像石 儒学


【摘要】:从现今的考古结果发现,汉画像石目前是汉代美术作品中发现数量最多、画面内容最丰富的艺术作品。画像石制作精巧、题材丰富、装饰方法样式丰富,靠砖石上面的图像与文字描绘了汉代人们的生活现象,体现了汉代的思想与文化,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本文研究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该画像石是汉画中最常见的历史题材之一,孔子和老子作为儒道的创始人,所以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孔子见老子”的图像自然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儒学思想在汉代居统治地位,儒学推崇以孝治天下,举孝廉就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这就导致了汉代社会大兴厚葬之风,厚葬之风又推动了汉画像石的繁荣,那么我们要探寻画像石产生的思想根源,儒学思想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孔子见老子”图像是直接描绘的孔子和老子这两个儒道思想的创始人,在汉代统治者独尊儒术的背景下此图像就更多的成为了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教化工具,那么它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其它题材的图像更明显。 本文试图探讨与我们相隔千年的“孔子见老子”图像呈现出的图像属性特点所在。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讨论该题材的资源构成,画像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孔子见老子”图像的分区、分期和在墓葬祠堂阙的位置安排,此图像的人物组合构成;第二章通过分别研究四个地区图像的构图方式、人物形象、画面装饰、位置安排、人员组合等内容,分析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在各个地区的不同地域特色是什么;第三章讨论汉画像“孔子见老子”图像是在汉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图像形成独有的造型特征。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这个题材画像的出现,很大程度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集体意识,是在汉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儒家“礼”制思想的影响下衍生而来,是封建统治者和儒家思想的教化工具,此图像分布的各个地区因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度和范围不同而表现出地域性的特点,另外此图像表现出比其它题材图像更多的程式化、伦理性、秩序性和图文性的特征。
【关键词】:孔子见老子 画像石 儒学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9.4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9
  • 一、选题意义6
  • 二、研究现状6-8
  • 三、研究方法8-9
  • 1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的资源9-15
  • 1.1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产生的历史背景9-11
  • 1.2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简述11-15
  • 1.2.1 时间、地域11-12
  • 1.2.2 位置安排12
  • 1.2.3 人物形象12-13
  • 1.2.4 画面组合13-15
  • 2 山东与河南、四川、陕北地区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特点分析15-31
  • 2.1 山东地区汉画像石特点及“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15-23
  • 2.1.1 山东地区汉画像石特点16-17
  • 2.1.2 山东地区“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研究17-23
  • 2.2 河南地区汉画像石特点及“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23-25
  • 2.2.1 河南地区汉画像石特点23-24
  • 2.2.2 河南地区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研究24-25
  • 2.3 陕北地区汉画像石特点及“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25-28
  • 2.3.1 陕北地区汉画像石的特点26
  • 2.3.2 陕北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研究26-28
  • 2.4 四川地区汉画像石特点及“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28-31
  • 2.4.1 四川地区汉画像石特点28-29
  • 2.4.2 四川地区“孔子见老子”图像特征研究29-31
  • 3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的造型特征31-39
  • 3.1 “孔子见老子”图像造型的稳定性31-33
  • 3.2 “孔子见老子”图像造型的伦理性33-35
  • 3.3 “孔子见老子”图像造型的秩序性35-37
  • 3.4 “孔子见老子”图像造型的图文性37-39
  • 4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44-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岩泉;鲁东南与苏北汉画像石之比较[J];东南文化;1997年04期

2 赵超;汉代画像石墓中的画像布局及其意义[J];中原文物;1991年03期

3 杨爱国;汉代的忠孝观念及其对汉画艺术的影响[J];中原文物;1993年02期

4 陈江风;汉画像中的玉壁与丧葬观念[J];中原文物;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531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31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