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汉传佛教罗汉造像艺术及其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汉传佛教罗汉造像艺术及其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罗汉造像 云南汉传佛教 地域性 民族性 文化价值
【摘要】:佛教造像同西方雕塑艺术一样,具有空间上的量和度且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投入。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和不断发展,其势力逐渐壮大,以至于几乎和皇权统治阶层有着不相上下的地位,使宗教造像艺术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及形态来展现其文化的现象。云南的佛教文化极富特色,共同遗存着当今佛教的三大流派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云南的佛教文化还体现出鲜明的多民族性特点,从而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土性和发展趋势。 佛教艺术大致包含了佛教雕塑、佛教绘画和佛教建筑几类。细分又有龛窟造像、摩崖、壁画、寺院、经幢、塔、碑等一些艺术形式。谈到佛教造像的精神性问题,我们可能会惯性地用一种解读“现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性问题”的观念来审视它,现在看来不算完整。①和西方一样,在宗教和王权的交互作用下,中国古代造像艺术开始以各种姿态滋长绵延开来,从塑造手段来看,中国传统佛像雕塑重线形的韵律和节奏。在佛教雕塑和壁画之中随处可见“线条”的不同表现。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助造型艺术学、运用美术学、佛教造像度量和仪轨等多学科中的有关理论,加上宗教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思考,对云南省内现存的具有典型性代表的汉传佛教罗汉造像艺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论文从研究佛教与佛教造像的相互关系出发,首先梳理汉传佛教罗汉造像在云南的演变过程,同时系统分析云南汉传佛像罗汉的造型技艺、装饰细部等。重点围绕云南地区典型汉传佛寺里的罗汉分布、造型造像工艺、细节处理、构造技术与装饰艺术等来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出罗汉造像的民族性,与其所展现的地域性、独创性和包容性特点。并最终形成对云南汉传佛教罗汉造像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和总结。
【关键词】:罗汉造像 云南汉传佛教 地域性 民族性 文化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9.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佛教与佛像9-14
- 1.1.2 云南汉传佛教佛像的概况13-14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研究的目的14
- 1.2.2 研究的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5-18
- 1.3.1 国外研究动态15-17
- 1.3.2 国内研究动态17-18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8-21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8
- 1.4.2 研究的方法18-19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云南汉传佛教及其造像的发展演变21-39
- 2.1 云南汉传佛教的历史进程21-28
- 2.1.1 云南汉传佛教的起源21-27
- 2.1.2 云南汉传佛教的演变27-28
- 2.2 云南汉传佛教造像的演变28-29
- 2.3 云南汉传佛教罗汉塑像的演变29-38
- 2.3.1 罗汉造像的起源29-31
- 2.3.2 云南汉传佛教罗汉造像31-38
- 2.4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云南汉传佛教罗汉的艺术特点39-68
- 3.1 关于罗汉造像的艺术理论39-44
- 3.2 云南汉传佛教罗汉造像的形态分类及其特征44-63
- 3.2.1 罗汉形态分类44-55
- 3.2.2 罗汉造像的特征55-63
- 3.3 云南汉传佛教的佛像特点63-67
- 3.3.1 地方性特点63-65
- 3.3.2 独创性特点65-66
- 3.3.3 包容性特点66-67
- 3.4 本章小结67-68
- 第四章 罗汉塑像的工艺及其细部特征68-82
- 4.1 泥塑工艺68-74
- 4.1.1 泥塑的材料69
- 4.1.2 泥塑工具69
- 4.1.3 制作方法69-71
- 4.1.4 表面上色71-74
- 4.2 罗汉造像的比例与尺度74-77
- 4.2.1 比例74-75
- 4.2.2 尺度75-77
- 4.3 罗汉造像的细部特征77-81
- 4.3.1 罗汉的面部形态特征77-78
- 4.3.2 罗汉的服饰及体态特征78-81
- 4.4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对罗汉造像艺术价值和技艺传承思考82-92
- 5.1 罗汉造型艺术的价值体现82-89
- 5.1.1 罗汉造像艺术文化的价值体现82-85
- 5.1.2 罗汉造像技术工艺的价值体现85-89
- 5.2 对云南汉传佛教罗汉造像技艺传承的思考89-91
- 5.4 本章小结91-92
- 结论92-95
- 致谢95-97
- 参考文献97-103
- 附录A103-117
- 附录B117-118
- 附录C1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黑格尔艺术哲学研究方法概观[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牛延锋;胡东东;;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佛教净土宗的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宋德金;辽金文化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4 田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野上俊静;方红象;;辽金的佛教[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01期
6 孙进己;辽代女真族的习俗及宗教艺术[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7 都兴智;金代女真人与佛教[J];北方文物;1997年03期
8 屈川;;观音信仰与中国民众的现实需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谭丽;;佛教造像风格在中国的演变[J];大家;2010年15期
10 王惠民;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J];敦煌学辑刊;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腾;;隋唐五代西域罗氏流寓中国与敦煌罗氏家族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2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彭肜;中国佛教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袁承志;风格与象征——魏晋南北朝莲花图像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海京;宗教与壁画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杨俊芳;大同华严寺壁画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王万志;金代山西区域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亚宁;广元初盛唐时期佛像背光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江山;浅论通天岩石窟佛教雕塑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苏钰;中国早期佛教图像地域特征及其成因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张豫;中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蒋赏;中国传统莲花纹饰[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532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3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