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国北方地带史前至夏商时期陶鬲的谱系源流

发布时间:2017-07-17 14:19

  本文关键词:中国北方地带史前至夏商时期陶鬲的谱系源流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北方地带 龙山至夏商时期 陶鬲谱系 文化格局 文化关系 早期北方文化带


【摘要】:陶鬲是中国上古文化最为重要的指征性物质文化因素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曾经广泛存在于以黄河中游地区为核心的空间范围之内,并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影响更为广泛,东至大兴安岭两翼,西至甘青地区,甚至在西伯利亚地区也有蛇纹袋足鬲的踪迹。陶鬲存续时间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500年,它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在中国古代社会各层级人群中被普遍认同。因而,对陶鬲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考古界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而对于陶鬲的产生、演变、谱系、源流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北中国地区早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陶鬲始终存在中心区与流播区的差异,各地发现的陶鬲在相关考古学文化遗存中的比例悬殊、兴衰年代参差不齐、陶鬲谱系繁杂多样、文化关系错综复杂。因而,要分析清楚这样一盘看似杂乱无章的“大棋局”及其背后隐藏的人、社会及历史文化关系,就需有层次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路。 本文结合自然地理单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区域文化的历史延承性,将北方地带划分为不同的9个文化区块,主要有:晋中地区、晋北地区、河套地区、岱海地区、陕北地区、冀西北地区、燕山西辽河地区、东北地区、六盘山甘青地区等,分别排列出每个地区含陶鬲遗存的年代序列和整个北方地带龙山时期至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再对每个时代各种陶鬲的谱系进行甄别和区分,编排出主要谱系的时代性演变规律和源流,进而探讨各谱系间的横向互动关系及文化格局变迁历程,归纳出陕晋蒙地区作为北方地带多种谱系陶鬲的核心策源地的历史地位。 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出北方地带以陶鬲流播为标志之一的文化联系趋势,探索陶鬲,特别是袋足鬲的流播对于中国北方文化带形成的重要参与作用。
【关键词】:中国北方地带 龙山至夏商时期 陶鬲谱系 文化格局 文化关系 早期北方文化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研究的时空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9-10
  • 1.2 中国北方地带陶鬲遗存的发现和研究10-20
  • 1.2.1 晋中地区11
  • 1.2.2 晋北地区11-12
  • 1.2.3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12-13
  • 1.2.4 陕北地区13-14
  • 1.2.5 冀西北地区14-16
  • 1.2.6 燕辽地区16-17
  • 1.2.7 东北地区17-18
  • 1.2.8 六盘山及迤西地区18-20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20-22
  • 第二章 泛河套地区陶鬲的时空框架22-47
  • 2.1 晋中小区22-28
  • 2.2 晋北小区28-30
  • 2.3 河套地区及南流黄河小区30-38
  • 2.4 岱海小区38-40
  • 2.5 陕北小区40-47
  • 第三章 北方地带东西两翼陶鬲的时空框架和谱系源流47-65
  • 3.1 冀西北地区47-55
  • 3.2 燕辽地区55-59
  • 3.2.1 燕山南麓55
  • 3.2.2 燕山北麓及西辽河地区55-59
  • 3.3 东北地区59-62
  • 3.4 六盘山地区及其迤西地区62-64
  • 3.5 东西伯利亚地区64-65
  • 第四章 北方地带陶鬲的时空框架与谱系源流概略65-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后记75-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宾福;;松嫩平原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认识[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2 乔梁;松嫩平原陶鬲研究[J];北方文物;1993年02期

3 张忠培;杏花文化的侧装双掛手陶鬲[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4期

4 张忠培 ,关强;“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研究[J];江汉考古;1990年01期

5 ;内蒙古赤\镆┩趺怼⑾募业暌胖肥跃蚣虮╗J];考古;1961年02期

6 高礼双;;太原市南郊许坦村发现石棺墓葬群[J];考古;1962年09期

7 ;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遗址拭掘简报[J];考古;1966年01期

8 ;辽宁北票县丰下遗址1972年春发掘简报[J];考古;1976年03期

9 戴应新;;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娍查[J];考古;1977年03期

10 ;辽宁朝阳魏营子西周墓和古遗址[J];考古;1977年05期



本文编号:553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53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