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牛门洞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5:37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技术的牛门洞遗址保护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牛门洞遗址 文物保护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摘要】: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迅速发展,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已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遗址及其周围的环境都受到一定的干扰甚至破坏,再加上遗址本身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使得遗址保护工作变得复杂,遗址的保护不再能满足于过去严防守护的单一模式,必须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从而全面保护遗址遗存及其所处环境。随着地理信息学科的不断发展,其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已广泛服务于多种学科,如地球科学、城市规划等。我国使用GIS进行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会宁县牛门洞遗址保护规划为例,在简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古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提供的采集存储数据、空间分析、空间统计等功能,建立一种基于GIS的保护规划编制方法,提高古遗址保护规划的水平,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查阅古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成果资料,确立古代土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的程序及相关方法。(2)收集和整理牛门洞遗址文献资料,开展现场调查与勘察,阐述遗址区域背景情况;综合考古勘探资料研究遗址的保存现状,分析遗址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3)建立牛门洞遗址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用于存储现场勘测数据、考古勘探数据、遗址区域地形图、影像以及其他与遗址保护规划相关的空间数据。(4)探索在GIS环境下制定牛门洞遗址保护规划的过程。在牛门洞遗址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文物保护规划的原则、指导思想、规划目标等,合理确定了遗址保护区边界。借助GIS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图件编制等功能,开展了遗址保护范围内交通、电力、通讯线路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及保护工程规划等,同时,批量输出了各类规划图件,供科学合理的制定牛门洞遗址保护规划使用。
【关键词】:牛门洞遗址 文物保护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缘起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4
- 1.3.1 研究内容13
- 1.3.2 技术路线13-14
- 1.4 论文创新点14-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4
- 2.1 遗址保护规划综述16-18
- 2.1.1 遗址保护规划理念16
- 2.1.2 遗址保护规划分类16
- 2.1.3 遗址保护规划主要任务16-18
- 2.2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18-20
- 2.2.1 GIS概念18
- 2.2.2 国内外GIS软件简介18
- 2.2.3 ArcGIS软件介绍18-20
- 2.3 GIS在古遗址保护中的应用20-22
- 2.3.1 GIS技术在调查遗址现状中的应用20-21
- 2.3.2 GIS技术在编制古遗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21-22
- 2.4 GIS在遗址保护规划中的优势22-24
- 2.4.1 实现方便高效的制图表达22
- 2.4.2 支持规划地理分析22
- 2.4.3 规划方案的修改简单易行22-23
- 2.4.4 规划成果的共享性强23-24
- 第三章 牛门洞遗址区域背景分析24-31
- 3.1 自然地理概况24-26
- 3.1.1 地理位置24
- 3.1.2 气候环境24-25
- 3.1.3 水文条件25
- 3.1.4 地势地貌25
- 3.1.5 土地利用特征25-26
- 3.2 社会环境26-28
- 3.2.1 乡村建设26
- 3.2.2 道路分布现状26-27
- 3.2.3 电网布设现状27-28
- 3.3 区域地层及包含物28-31
- 第四章 牛门洞遗址现状及主要破坏因素31-47
- 4.1 遗址概况31-32
- 4.2 遗址分布与保存现状32-43
- 4.2.1 背后湾-黑林湾区34-35
- 4.2.2 花岔阳\r-大西湾区35-37
- 4.2.3 红土沟阳\r区37-38
- 4.2.4 清明湾区38-39
- 4.2.5 小西湾区39-40
- 4.2.6 鸡山嘴—大地梁区40-42
- 4.2.7 献羊湾区42-43
- 4.3 遗址病害成因分析43-47
- 4.3.1 自然因素对遗址的影响43-44
- 4.3.2 人为因素对遗址的影响44-47
- 第五章 牛门洞遗址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47-54
- 5.1 需求分析47-48
- 5.1.1 具体需求47-48
- 5.1.2 基础数据选取48
- 5.1.3 专题数据选取48
- 5.2 数据库结构设计48-49
- 5.3 牛门洞遗址数据库的建立流程49-50
- 5.4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50-51
- 5.5 属性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51-54
- 第六章 GIS环境下牛门洞遗址的保护规划54-66
- 6.1 总论54-56
- 6.1.1 保护规划编制背景54
- 6.1.2 保护规划原则54-55
- 6.1.3 保护规划目标55
- 6.1.4 保护对象55-56
- 6.2 保护区划界划56-58
- 6.2.1 建立遗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56
- 6.2.2 坡度坡向分析56-58
- 6.2.3 综合分析58
- 6.3 规划数据统计分析58-61
- 6.3.1 统计内容58-59
- 6.3.2 基本原理及分析过程59-60
- 6.3.3 统计分析方法60-61
- 6.4 辅助制定保护规划61-63
- 6.4.1 道路工程规划61-62
- 6.4.2 基础设施规划62-63
- 6.5 规划成果63-66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7.1 主要结论66-67
- 7.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谢志娟;我省“国保”又添29家[N];甘肃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超 赵文;72处“国保”点缀千里陇原[N];兰州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晋文;基于GIS技术的牛门洞遗址保护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54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5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