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古驿道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7:26
本文关键词:井陉古驿道保护研究
【摘要】:我国古代的道路交通系统发达,井陉古驿道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井陉古驿道连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发展历史,成为我国北方历史上东西向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国家也对这条穿越太行的古道给予重视,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井陉古驿道并未得到系统全面的保护,其风采也日益衰减。怎样才能更好地对这条古老的富有多重价值的文化线路进行保护,使之能够得到可持续地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以井陉古驿道的保护为主要论题,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及态势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井陉古驿道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研究的背景入手,参考研究相关文献,对中外主要的古代道路进行了简要的陈述,特别是对中国历代道路交通发展进行了梳理,为下一步井陉古驿道的研究打下了背景基础。 第二部分为井陉古驿道的历史考证和历史作用的总结。在实地调研和查阅古籍的基础上,对古驿道的开通、沿革等进行了考证,并得出了结论:井陉古驿道至迟开通于公元前555年。并在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四个方面对井陉古驿道的历史作用做出了总结。最后根据古驿道的线路走向对其进行了线路划分。 第三部分为驿道沿线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古驿道的历史遗存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其中的重要遗存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驿道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存现状进行了介绍。 第四部分为井陉古驿道的保护研究。首先介绍了井陉古驿道的保护现状,进行了现状问题分析。在确定了保护原则和保护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出了古驿道保护的方法,并对保护的实施措施给出了建议。 第五部分对井陉古驿道的文化旅游进行了初步的构想。首先利用态势分析法对井陉古驿道开展旅游活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之后对其旅游活动做了主题定位和市场定位。综合自然条件、线路走线、历史遗存等因素,,对井陉古驿道文化旅游带进行了空间布局规划,并对旅游线路进行了组织。 井陉古驿道的保护注重其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同时要考虑“人”的因素,对驿道沿线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生产方式进行关注,这样才能够使井陉古驿道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井陉古驿道 保护 历史遗存 文化旅游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5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4
- 1.2.1 国外文献13
- 1.2.2 国内文献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3.1 文献研究法14
- 1.3.2 实地调研法14
- 1.3.3 问卷调查法14
- 1.3.4 态势分析法14-15
- 2 中外古代道路简述15-21
- 2.1 古代道路的形成与发展15
- 2.2 国外古代道路15-16
- 2.2.1 波斯御道15
- 2.2.2 古代罗马道路15-16
- 2.3 中国古代道路16-18
- 2.3.1 先秦道路交通的奠基16-17
- 2.3.2 秦汉道路交通的开拓17
- 2.3.3 魏晋南北朝道路交通的兴衰17
- 2.3.4 隋唐道路交通的振兴17
- 2.3.5 宋代道路交通的演变17-18
- 2.3.6 元代道路交通的拓展18
- 2.3.7 明代道路交通的繁荣18
- 2.3.8 清代道路交通的发展18
- 2.4 中国古代驿传18-21
- 3 井陉古驿道的历史演变和历史作用21-32
- 3.1 太行山与井陉21-22
- 3.2 井陉古驿道的历史演变22-27
- 3.2.1 井陉古道的开通22-24
- 3.2.2 井陉古驿道的沿革24-27
- 3.3 井陉古驿道的历史作用27-29
- 3.3.1 军事作用——战火中的古道27-28
- 3.3.2 政治作用——宦游中的古道28
- 3.3.3 经济作用——商旅中的古道28-29
- 3.3.4 社会作用——移民中的古道29
- 3.4 井陉古驿道的路段划分29-32
- 4 井陉古驿道的历史遗存32-51
- 4.1 历史遗存概况32-37
- 4.2 历史遗存特点37-38
- 4.3 重要历史遗存介绍38-51
- 5 井陉古驿道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51-55
- 5.1 历史事件51-52
- 5.1.1 秦皇西归51
- 5.1.2 背水之战51
- 5.1.3 李子雄平叛51
- 5.1.4 颜杲卿以身报国51
- 5.1.5 康熙西巡51
- 5.1.6 庚子保卫战51-52
- 5.1.7 百团大战52
- 5.2 相关传说52
- 5.3 相关民俗52-53
- 5.3.1 井陉拉花52
- 5.3.2 传统花会52
- 5.3.3 传统庙会52-53
- 5.4 名人诗赋53-54
- 5.5 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54-55
- 6 井陉古驿道的保护55-65
- 6.1 古驿道保护现状55
- 6.2 古驿道保护的问题分析55-57
- 6.2.1 自然环境的破坏55-56
- 6.2.2 人工环境的破败56
- 6.2.3 人文环境的消褪56-57
- 6.3 保护的原则57-58
- 6.3.1 真实性原则57
- 6.3.2 整体性原则57
- 6.3.3 生态性原则57
- 6.3.4 动态性原则57-58
- 6.4 保护的内容58-61
- 6.4.1 古驿道自然环境58
- 6.4.2 古驿道本体工程58
- 6.4.3 古驿道沿线建筑遗存58
- 6.4.4 古驿道非物质文化遗产58-61
- 6.5 保护的方法61-63
- 6.5.1 沿线生态环境的整治61
- 6.5.2 重点地段的划分与保护61-63
- 6.5.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63
- 6.6 保护的措施63-65
- 6.6.1 编制保护规划63
- 6.6.2 完善资金保障制度63
- 6.6.3 注重合作交流,统筹保护机制63-64
- 6.6.4 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古驿道知识64-65
- 7 井陉古驿道的文化旅游发展构想65-71
- 7.1 发展条件分析65-67
- 7.1.1 优势65
- 7.1.2 主要不利条件65-66
- 7.1.3 机遇66
- 7.1.4 挑战66-67
- 7.2 发展定位67
- 7.2.1 主题定位67
- 7.2.2 市场定位67
- 7.3 井陉古驿道文化旅游带空间布局规划67-70
- 7.3.1 核心旅游景区68
- 7.3.2 旅游带68-69
- 7.3.3 重点旅游景区69-70
- 7.4 旅游线路组织70-71
- 7.4.1 二日游线路70
- 7.4.2 一日游线路70-71
- 结论71-72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燕海鸣;;瓦哈卡:多元文明的民间传承[J];中国文化遗产;2012年04期
2 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年01期
3 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4 刘郁瑞;古槐移民与古槐文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姚雅欣;李小青;;“文化线路”的多维度内涵[J];文物世界;2006年01期
6 刘杰;;中国古代道路(一)[J];交通与运输;2008年01期
7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J];中国名城;2009年05期
8 丁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文化线路宪章[J];中国名城;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倩;古道遗址的保护与利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黄先超;福建省古驿道旅游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66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6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