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函谷关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函谷关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汉函谷关始建于公元前114年。遗址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宜阳县境内。遗址是一个由塞(关塞)、垣(长墙)连接,辅以烽燧等附属设施组成的防御体系,在西汉时,汉函谷关执行非常严苛的关禁制度,东汉时期关都尉一职时兴时废。1998至1999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发掘了汉函谷关仓储遗址,2012至2013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中线关塞——新安汉函谷关关城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2015至2016年,又对南线关塞——散关城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与钻探。通过分析考古资料可知,汉函谷关整体防线的形成年代应在西汉武帝时期,不早于公元前114年,在东汉时期因为防御方向的改变,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改建,至迟在魏晋时期汉函谷关的防御体系已经无法完整地发挥作用了。这一结论与文献中的记载基本相符。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和对遗址发掘资料的综合研究,可以初步总结出内关的关城建筑具有明显区别于同时期其它城址的特殊性:1、选址方面更多的着眼于军事防御的需求;2、布局方面就地势修建,布局灵活。3、墙体宽厚,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意味。结合文献和目前的考古资料,对新安汉函谷关关城规模,以及防线的南端关塞——散关城的位置,进行初步的推测。
【关键词】:汉代 关隘 汉函谷关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绪论9-12
- 第一节 关隘遗址研究成果9-10
- 第二节 汉函谷关遗址的研究简况10-11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创新之处11-12
- 第二章 汉函谷关概述12-19
- 第一节 汉函谷关遗址的构成12-15
- 第二节 汉函谷关的历史沿革15-16
- 第三节 两汉时期对汉函谷关的管理16-19
- 第三章 汉函谷关遗址的考古发现19-35
- 第一节 北线关塞—盐东仓储遗址的考古发现19-24
- 第二节 中线关塞—新安县汉函谷关关城的考古发现24-34
- 第三节 长墙和烽燧遗址34-35
- 第四章 相关问题研究35-41
- 第一节 汉函谷关防线的年代问题35-36
- 第二节 关城建筑的特点36-37
- 第三节 新安县汉函谷关关城的规模37-38
- 第四节 汉函谷关遗址南线关塞—散关城位置蠡测38-41
- 第五章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正建;;函谷关前分秦汉[J];牡丹;2014年04期
2 肖依斐;;汉函谷关:丝绸之路的地理性坐标[J];神州;2014年10期
3 林深;;函谷关小记[J];牡丹;1999年02期
4 彭治国;;入关,出关——从潼关到函谷关[J];优品;2011年08期
5 王咸秋;严辉;;雄伟的新安汉函谷关遗址[J];大众考古;2014年05期
6 程丽;;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分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丝绸之路河南段和大运河河南段将申遗[J];丝绸之路;2010年18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邓超 通讯员 王亚飞;万里丝路第一关 华丽转身展新颜[N];洛阳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征;丝路上的“中州锁钥”[N];中国文物报;2014年
3 李江涛邋见习记者 连漪;七件民生建议 件件代表满意[N];洛阳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姜春晖;汉函谷关:是关隘,,还是一座城![N];洛阳日报;2013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郭建立;新安:世界品牌为产业“托起”朝阳[N];洛阳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松战 特约记者 王学新 郭建立 刘功银;“丝绸之路第一关”的涅i肹N];洛阳日报;2014年
7 王学新 李松战 郭建立;千年雄关的“涅i谩盵N];河南日报;2014年
8 记者 常书香 孙小蕊;以“双申遗”成功为契机 加快文化示范区建设[N];洛阳日报;2014年
9 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邓金波;申遗“大考”临近 全力“答出”高分[N];洛阳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咸秋;汉函谷关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相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袁程;环境振动对古建筑的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7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6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