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汉画像石图式分析
本文关键词:海宁汉画像石图式分析
【摘要】:在艺术研究中,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本文讨论的课题,海宁汉画像石具有独特的视觉形态,其形式特征明显,进行形象塑造的刻绘线条充满画意特色,空间布局丰富多变,自由疏朗。并且,情节处理整体性强,画面结构气韵连贯。海宁汉画像石的这种视觉特点在已经发掘的整个汉代时期的画像石中具有鲜明的绘画性特征。本文站在视觉艺术的角度,采用图式分析的方法对海宁汉画像石进行视觉形式研究。同时,结合史籍文献,深入探讨形成海宁汉画像石形式风格的审美内涵。 本文分五个部分对海宁汉画像石进行深入的图式解读。 第一部分为引言,详细说明采用海宁汉画像石作为个案研究的思路和讨论线索。同时详细阐释了本文采用图式分析的原因和立论依据,对图式作出严谨的界定。 第二部分,对海宁汉画像石图式构成进行详细的视觉解读,逐一分析各个壁面中典型的图式结构关系,为图式的形式特点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对海宁汉画像石图式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揭示海宁汉画像石特殊的形式风格,为深入探讨海宁汉画像石图式观念提供形式审美解读。 第四部分,解析海宁汉画像石图式的观念内涵,揭示隐含在海宁汉画像石刻画造像背后的图式意念,展开海宁汉画像石艺术风格中体现的审美观的讨论,思考其背后的精神指向,探讨影响海宁汉画像石形式风格的思想渊源。 第五部分为全文的结论。 汉代石刻画像的图式研究在整个汉画艺术研究领域尚属起步阶段,除了少数的研究论文,相对于极其丰富的汉画像遗存以及丰厚的汉代文明,此项研究至今还没有达到其应有的广度。因此,本文以海宁汉画像石作为个案研究,采用图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探索,为汉画像石艺术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海宁汉画像石 图式 结构 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9.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引言9-18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图式的界定9-14
- 1.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2 图式的界定10-14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14-16
- 1.3 选题的研究目的16
- 1.4 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16-17
- 1.5 选题的研究方法17-18
- 2 海宁汉画像石图式结构18-28
- 2.1 门楣的图式18-19
- 2.2 南壁的图式19-25
- 2.3 东壁的乐舞百戏图式25-27
- 2.4 北壁的乐舞百戏图式27
- 2.5 西壁的乐舞百戏图式27-28
- 3 海宁汉画像石图式特点28-39
- 3.1 形式的整体性特征29-33
- 3.2 刻线的画意特色33-38
- 3.2.1 气之韵33-35
- 3.2.2 神之畅35-36
- 3.2.3 动之势36-38
- 3.3 造型的图绘意味38-39
- 4 海宁汉画像石图式观念39-47
- 4.1 老庄观念的反映39-43
- 4.1.1 “和”观40-41
- 4.1.2 “怞”观41-43
- 4.2 儒家观念的体现43-47
- 4.2.1 “礼”观43-44
- 4.2.2 “孝”观44-47
- 5 结论47-48
- 插图目录48-51
- 参考文献5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娟;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艺术特征[J];南都学坛;2005年02期
2 魏殷臣;密县发现汉画像石题记[J];中原文物;1984年02期
3 ;唐河县针织厂二号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85年03期
4 程继林;;泰安大汶口汉画像石墓[J];文物;1989年01期
5 李俊山;永城太丘一号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90年01期
6 蒋英炬;;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J];考古;1998年11期
7 杨建东;;山东微山县出土的汉画像石[J];文物;2000年10期
8 徐永斌;;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肌理构成[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9 刘辉;;汉画像主格论[J];中国书画;2008年11期
10 姚伟;;来自汉朝的数千张“照片”——“南阳汉画像石”系列之一[J];躬耕;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炜;;海宁汉画像石乐舞百戏图式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金爱秀;;汉画像的创作心理[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唯;王庆生;;从汉画像看汉代的傩文化[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立光;;汉画像中的儒家思想浅探[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宇晓;;婆娑弄姿融古风 飞扬浪漫汇汉韵——浅析汉画像中的盘鼓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爱国;;山东汉画像石上孔门弟子图的启示[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静好;太华夜碧人间清钟[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刘苏;大汉王朝的史上史诗[N];徐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李力;汉画像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廖静好;汉画像石[N];中国文物报;2001年
7 王绪华;从汉画像石看汉代乐舞艺术[N];光明日报;2003年
8 刘兴平;建设中的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N];人民代表报;2000年
9 王金元;走进吕梁汉画像石[N];山西政协报;2006年
10 蒋英炬;临沂汉画像石艺术的历史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赵新平;汉马图像形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黎旭;自由观看[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D];东南大学;2005年
6 赵晨;汉代画像艺术的“叙事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8 夏卫东;清代科举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郭守靖;齐鲁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炜;海宁汉画像石图式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永鹏;汉画像石空间造型的研究和借鉴[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杨宁;图石为书:山东汉画像石造型文化特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萌;试析汉画像石的绘画性语言[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5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6 王静;陕北汉画像石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7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8 高念华;古希腊陶瓶画与汉画像石(砖)表现方式的对比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赵斌;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陈恒羽;汉画像中的秩序感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57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7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