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晚明以来太原双塔寺社会功能转变及其原因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8:03

  本文关键词:晚明以来太原双塔寺社会功能转变及其原因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塔寺 双塔革命烈士陵园 社会功能转变


【摘要】:位于今天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的双塔寺建筑群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凌霄双塔”、继之后明藩王扩修的“永祚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毗邻而建的双塔革命烈士陵园共同构成了以“双塔”为象征的建筑群。“凌霄双塔”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作为太原的标志,并且成为今天太原市市徽的重要组成部分,足见其在太原城市发展史上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双塔与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起初,以傅霖为代表的太原缙绅为振兴太原的文运而修建了一座补风水的文峰塔,并建有一座小型寺庙与之相配,称永明寺。几年之后,晋王邀五台山高僧妙峰前来扩建永明寺,妙峰在扩建永明寺、改寺名为“永祚寺”的基础上,另在文峰塔西侧新建一塔,使塔成双,至此形成了“双塔凌霄”的景观,双塔寺也成为一座“殿宇巍峨”的寺院。这里不仅包含了儒家“兴文运”的美好愿望,还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佛教因素,正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双塔寺成为一座儒佛两种因素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儒门佛寺。伴随着历史的纷纭变换,因太原解放战役之时,双塔寺作为一个重要的外围据点,这里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政府毗邻双塔寺修建了双塔烈士陵园,不仅将许多革命烈士迁葬于烈士陵园,而且还在陵园内修建了纪念厅、树立了烈士雕像,将这里打造成为一个集纪念、教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对双塔寺这一历史文化区域历史变迁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四百多年来这里不断增加的历史文化内涵,由原先为“兴文运”而建的具有儒家意义的文峰塔,到后来妙峰扩建后佛教因素逐渐加强的永祚寺,双塔寺形成了儒门佛寺的奇妙景观。而再到后来双塔烈十陵园的修建和陵园内纪念性建筑的逐渐增加,使得双塔的儒门佛寺意味趋于减弱,而其纪念性意义则逐渐增强,由此,双塔寺这一历史文化区域的社会功能便发生了转变。另外,在双塔寺的历史变迁中,多方的势力都参与其中,太原士绅建塔的首创之功,晋王主导扩建之功,慈圣太后捐赠相助之功,妙峰等佛家势力建寺护寺之功,地方官绅守塔修寺之功,这所有的力量参与共同写就了双塔寺丰富多彩的历史。
【关键词】:双塔寺 双塔革命烈士陵园 社会功能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K878.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3
  • 一、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意义9
  • 二、学术史回顾9-12
  • 三、论文结构12-13
  • 第一章 明万历年间太原府阳曲县双塔寺的创建与发展13-21
  • 1.1 阳曲士绅傅霖与文峰塔、永明寺的创建13-15
  • 1.2 从永明寺到永祚寺,晋王主导下的扩建15-18
  • 1.3 一塔变双塔,妙峰与宣文佛塔的新建18-21
  • 第二章 儒门佛寺相得益彰——清至民国时期双塔寺的主要社会功能21-28
  • 2.1 地方官绅与双塔寺的修缮21-23
  • 2.2 “双塔凌霄”与太原文运23-25
  • 2.3 永祚寺的主要佛事活动25-28
  • 第三章 从儒门佛寺到革命纪念地——1949年建国后双塔寺主要社会功能的转变28-38
  • 3.1 太原战役中的双塔寺28-30
  • 3.2 建园后烈士陵园的新建30-34
  • 3.3 双塔寺的重修和寺内文化氛围的增加34-35
  • 3.4 革命纪念地:双塔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性功能35-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6-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力;;陶李行漫记(三)[J];食品与健康;2002年10期

2 唐锡成;;《双塔奇谋》掀起你眼球的风暴[J];人生十六七;2003年03期

3 王大骐;张欢;姜晓明;;纽约 活着,否则死去[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31期

4 王旭晓;王敬川;;古城改造与城市文化传承——涿州古城的改造[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7期

5 林鹤;;镀金时代的祭品[J];艺术·生活;2003年06期

6 ;辽宁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简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7 苏亚君;;山西体育中心赋[J];记者观察(上半月);2011年08期

8 李新;;新闻类阅读理解一篇[J];新高考(高一语数外);2011年Z1期

9 王明贤;;文革建筑二题[J];艺术·生活;2006年04期

10 一川;;“9·11”遗址建美第一高楼[J];初中生必读;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营服务委员会调研组;;公园免费开放问题的探讨[A];中国公园协会2001年论文集[C];2001年

2 任勇;;简述刘志丹烈士陵园的修建与移灵经过[A];纪念刘志丹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庆宽;马文勇;盛永青;侯莉倩;;双塔结构风荷载干扰效应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4 金志强;;永祚寺的建筑与建筑师——纪念永祚寺建寺四百周年[A];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C];2000年

5 高进华;曹广峰;;双塔熔体造粒缓释复合肥生产技术总结[A];全国第14届新型肥料技术及新工艺推介研讨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9年

6 帅长斌;倪青辉;;固结独塔体系与双塔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施工工艺特点[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培;张秋香;陶忠;;PVC精制单元C-1305塔和C-1303塔双塔变压热耦合的研究[A];2005年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立华;;朝鲜战场维护停战协议的斗争[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9 陈学文;;将星殒落 光照九州——缅怀田守尧、陈洛涟烈士[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10 ;苏州思成古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强;“双塔”向“雨花台”学什么?[N];山西日报;2011年

2 万玲艳;太原双塔烈士陵园维修改造工程竣工[N];太原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杜星亮;把烈士陵园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N];太原日报;2011年

4 记者 徐补生 特约撰稿人 高雨春;郝庄村与港商斥资8亿开发双塔寺[N];山西日报;2003年

5 兰玲;太原三大烈士陵园已被垃圾包围[N];中国矿业报;2005年

6 记者 刘利民;双塔区清洁月活动出手早行动快[N];朝阳日报;2009年

7 张冬梅 邱游惠;延城古塔“美容”引来争议[N];闽北日报;2009年

8 钱文淑 记者 吕丽华;双塔区法院女法官擎起“半边天”[N];朝阳日报;2010年

9 ;山南烈士陵园[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10 记者 李强;林浦大桥双塔月底封顶[N];福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坤耀;双塔连体结构的静力、抗震和抗风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2 胡良友;从“红色首府”到“红色纪念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学钦;晚明以来太原双塔寺社会功能转变及其原因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刘平;广州烈士陵园的发展变迁[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吕友乾;雅安市烈士陵园的现状和保护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马纯立;西安烈士陵园总体规划与纪念性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王洪海;双塔寺烈士陵园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6 黄雨;雨花台历史记忆的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姗姗;双塔建筑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高雅玉;双塔水库水质对昌马河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梁s,

本文编号:577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77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