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石窟寺双面人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2:22
本文关键词:巩义石窟寺双面人像研究
【摘要】:巩义石窟寺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佛教石窟。开始建造于北魏晚期,原名希玄寺。现存5个大窟,摩崖大像3尊,佛龛约1000个,摩崖造像龛238个,总计造像7700余尊,铭刻186方。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至唐宋。雕刻总体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但规模相对较小,整体造像艺术水平也不如龙门石窟,但其中也不乏精品。题材除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还有礼佛图、神王、怪兽、伎乐等等。皆有自身的艺术价值有待我们去研究。 巩义石窟寺双面人像是石窟艺术中的一种,石窟艺术是佛教信徒们赖以信奉的载体,在石窟内的每一个雕像均为祈愿的人们服务。由于佛教在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信仰不同,所以信仰者们信奉的神就有所不同。因此,在造像题材上也有所侧重。 巩义石窟寺双面人像,在雕刻艺术题材上相对新颖,在造型上较独特,在石窟雕刻艺术中也不多见。根据目前看到的以及接触到的资料中得出,对双面人像这一艺术造型研究的专家、学者少之又少。大多数的学者都以神王称谓,但对该像的本身的涵义及渊源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的重点放在追溯双面人像本身的艺术内涵和来历上。 本文从艺术学、图像学、佛教经典对双面人像做了细致的艺术研究。 对双面人像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做了简要的概述,具体的雕刻时间上做了大量的分析取证。对双面人像的造型、服饰、艺术雕刻手法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 结合双面人像相似和有关的图像进行了对比梳理,把双面人像归结到鬼子母神。这一形象出现在石窟中,主要是为了宣扬大乘佛教之教义,用来教化世人,指引人们弃恶从善。折射出汉化佛教在当今,为社会的和谐起着调和作用。
【关键词】:巩义石窟寺 双面人像 艺术特征 相关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9.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3
- 1.1 选题的意义7-9
- 1.2 研究方法9-10
- 1.3 研究现状10-11
- 1.4 研究内容11-13
- 第二章 巩县石窟寺双面人像的概述13-23
- 2.1 巩县石窟寺双面人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13-15
- 2.1.1 地理环境13-14
- 2.1.2 历史文化背景14-15
- 2.2 双面人像所处的窟内位置15-20
- 2.3 巩县石窟寺双面人像出现的时代20-23
- 第三章 双面人像的艺术特征分析23-45
- 3.1 双面人像的造型特征23-27
- 3.2 双面人像的服饰特征27-33
- 3.3 双面人像的雕刻手法33-35
- 3.4 两组双面人像艺术特征之对比35-37
- 3.5 双面人像可能起源的图像37-45
- 第四章 双面人像出现的原因及探讨45-51
- 4.1 双面人像属神王45-46
- 4.2 双面人像起源于鬼子母像46-51
- 第五章 双面人像对后世的影响及发展51-53
- 5.1 在汉化佛教中双面人像出现的寓意51-52
- 5.2 双面人像在当今人们赋予的意义52-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7
- 插图目录57-59
- 致谢59-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申;关于神王的探讨[J];敦煌学辑刊;1995年01期
2 赵秀荣;北朝石窟中的神王像[J];敦煌学辑刊;1995年01期
,本文编号:584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8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