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红色旅游”如火如荼,承载着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的革命旧址对于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带动旧址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革命旧址被越来越多地发现、保护和利用。毫无疑问,在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及其原因,以探求我国革命旧址的有效保护和适宜的利用方法。全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绪论部分提出问题,阐述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现状、方法,并对相关基本概念加以解释。 其次,回顾总结分析当今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理论,扩展分析应用到革命旧址,总结和归纳当前国内外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现状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实地调研的革命旧址进行阐述、分析与评价。 最后,,将前述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实践,深入探讨和研究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利用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对其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综合而言,整片论文采用层层递进的研究方法,在清晰明确的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对革命旧址这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革命旧址 保护与利用 淮海战役 红色旅游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课题的提出8-9
- 1.2 相关概念界定9
- 1.2.1 革命旧址的价值9
- 1.2.2 革命旧址的属性9
- 1.2.3 革命旧址的分类9
- 1.3 选题目的与意义9-10
- 1.4 课题研究的现状10-11
- 1.5 课题研究方法与框架11-13
- 第2章 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利用方式13-24
- 2.1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文件13-16
- 2.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原则16-17
- 2.2.1 原真性原则16
- 2.2.2 整体性原则16-17
- 2.2.3 发展性原则17
- 2.2.4 展示性原则17
- 2.3 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17-23
- 2.3.1 国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利用方式18-20
- 2.3.2 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20-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我国革命旧址保护的现状与利用方式24-34
- 3.1 我国革命旧址分布24-25
- 3.2 我国革命旧址案例分析25-31
- 3.3 我国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方式31-33
- 3.5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34-41
- 4.1 旧址所在地区概况34
- 4.2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概况34-38
- 4.2.1 旧址的地理位置34-35
- 4.2.2 文物部分基本信息35
- 4.2.3 法律地位与权属35-36
- 4.2.4 史迹构成36-38
- 4.3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与发展利用中面临的问题38-40
- 4.3.1 思想意识38-39
- 4.3.2 传统、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9
- 4.3.3 周边居住环境与城镇附属设施39
- 4.3.4 旧址文物本体问题39-40
- 4.4 本章小结40-41
- 第5章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演变因素与评估41-53
- 5.1 影响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形态演变的因素分析41-44
- 5.1.1 新旧建筑的碰撞41-42
- 5.1.2 旅游观光的影响42-43
- 5.1.3 保护过程中建筑改造“度”的把握43-44
- 5.1.4 城镇不断发展中旧址空间情景的丧失44
- 5.2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评估体系44-52
- 5.2.1 价值评估44-45
- 5.2.2 文物本体评估45-47
- 5.2.3 附属器物保存现状评估47-48
- 5.2.4 相关史迹保存现状评估48-50
- 5.2.5 史迹环境现状评估50-51
- 5.2.6 保护管理现状评估51-52
- 5.2.7 展示利用现状评估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第6章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与利用实施的对策建议53-72
- 6.1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及目标53-54
- 6.1.1 规划指导思想53
- 6.1.2 规划目标53-54
- 6.2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整体保护”54-63
- 6.2.1 明确对策与原则54
- 6.2.2 确立保护对象54-55
- 6.2.3 划定保护区域55-59
- 6.2.4 “整体保护”措施59-63
- 6.3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的展示利用63-71
- 6.3.1 展示利用意义63-64
- 6.3.2 制定对策与原则64-65
- 6.3.3 明确展示利用内容65
- 6.3.4 展示利用措施65-71
- 6.4 本章小结71-72
-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6
- 附录(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利用规划图纸)76-98
- 致谢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林,王骏;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3期
2 张剑辉,黎志涛;遗址纪念空间的保护与整治——以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遗址纪念空间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5年09期
3 本刊编辑部;;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喜迎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3期
4 何镜堂;倪阳;刘宇波;;突出遗址主题 营造纪念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设计体会[J];建筑学报;2008年03期
5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赵军;;发挥红色文化优势 打造特色旅游亮点——以贵州瓮安红军长征突破乌江天险主题园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超;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徐波;“长河漂泊古朴意,边城泛化凤凰魂”[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汉州;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王玉萍;城市旧城改造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周吉平;革命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6 崔明;江苏省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谷增辉;战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王峥;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保护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89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58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