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盐配合物溶胶对出土脆弱陶质文物的加固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丙烯酸盐配合物溶胶对出土脆弱陶质文物的加固保护研究
【摘要】:为提高出土脆弱陶质文物的强度及抗风化能力,采用丙烯酸盐配合物溶胶(AMC)为加固材料,对考古遗址出土的脆弱陶质文物进行了加固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加固前后陶质文物的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AMC加固后的陶质试样其弯曲载荷提高了106.5%,耐盐蚀循环、抗冻融能力循环次数均提高约1倍,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脆弱陶质文物保护新材料。
【作者单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博物院;
【关键词】: 丙烯酸盐配合物 水溶胶 脆弱陶瓦 加固
【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72102360010)
【分类号】:K876.3
【正文快照】: 陶质器具的发明制作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大创举,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新时期后期人类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陶器的制作工艺,从考古发现,看出土的陶质文物从日常器具到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中国制陶史上也素有“秦砖汉瓦”之称[1,2]。由于黏土烧制而成的陶质文物存在着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僖;陶质钱器[J];西安金融;2002年02期
2 容波;周铁;;陶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2期
3 郭继艳;试论巴蜀文化的陶质炊器[J];四川文物;2001年01期
4 贾中敏,贾成惠;内丘县出土的陶质“内丘县印”[J];文物春秋;2003年05期
5 更堆;;试析西藏陶质饰件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年04期
6 张翔宇;;西安地区西汉陶质明器制作工艺浅析[J];考古与文物;2007年03期
7 余玉龙;;青海地区陶质文物的分类与保护[J];丝绸之路;2010年06期
8 赵静;王丽琴;罗宏杰;李伟东;李晓溪;;无机一有机原位复合材料加固保护脆弱陶质文物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年02期
9 ;陶质文物的损坏原因和保护方法[J];东南文化;1997年01期
10 唐俊杰;;宋陶质祭器论稿[J];杭州文博;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容波;;科学分析法在秦俑彩绘保护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州博物馆 程义;唐代陶质官印相关问题探讨[N];中国文物报;2013年
2 容波 兰德省 高涛 乔建军;榆林地区馆藏陶质文物保存状况调研报告[N];中国文物报;2012年
3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容波 周铁 赵昆 王亮;陕西陶质彩绘文物调查项目初步报告[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刘刚 刘廉 赵天;首次发现宋代陶质碾槽[N];扬州日报;2010年
5 李斌;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跨省建站[N];中国文物报;2014年
6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朱振宇 王春燕 李斌 黄建华;陇县店子秦墓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7年
7 田建友;人面形器:五千年前的“灶王奶奶”[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记者 张长笙 通讯员 李改花;浚县出土彩陶镇墓俑[N];河南日报;2006年
9 晓利;彩陶污物巧去除[N];中国商报;2000年
10 李进兴;阿拉伯文陶香炉[N];中国文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惠萍;起甲、脱落、酥粉陶质文物胶料彩绘的回位修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7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0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