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发布时间:2017-08-03 17:38

  本文关键词:“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更多相关文章: “后申遗时代” 隋唐大运河 安徽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摘要】:随着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作为其中一部分的隋唐大运河安徽段也就成为安徽第三处、皖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在“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更好保护与充分利用,这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兴起、鼎盛及湮塞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构成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价值进行分析,从而明确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内容,并总结归纳出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具有对外产生影响大、科学考古认识多、和民众关联度强、学术研究价值高、尚待发掘遗址多等五个特点。其次,就“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一是对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世界遗产委员会实时动态管理下的“除名”制度;二是分别选取了法国米迪运河、美国伊利运河遗产保护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归纳出我国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三是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四是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特点,提出了要以保护运河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为前提,政府要切实承担运河保护主体责任,要多举措、多途径加大运河保护力度,以及在运河保护工作中应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的可操作性建议。第三,就“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利用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一是总结归纳出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具有三大特色与优势;二是介绍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利用成功案例及其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利用的启示;三是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主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四是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隋唐大运河安徽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要正确处理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做好运河文化遗产展示工作、加快运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倾力打造淮北、宿州“运河名城”,以及传承运河文明等五个方面的可操作性建议。总之,“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责任更加重大,开发利用工作更加急迫,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 隋唐大运河 安徽 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2-14
  • 第一章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古往今来14-35
  • 第一节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历史沿革15-18
  • 第二节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构成、现状及价值18-29
  • 第三节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29-35
  • 第二章“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保护35-54
  • 第一节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及其“除名”制度35-39
  • 第二节 国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成功案例及其启示39-43
  • 第三节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43-45
  • 第四节 加大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思考和建议45-54
  • 第三章“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利用54-72
  • 第一节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的优势和特色54-56
  • 第二节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利用成功案例及其启示56-59
  • 第三节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利用现状分析59-63
  • 第四节 加快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利用步伐的思考和建议63-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1-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华;;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与利用[J];文化学刊;2007年02期

2 任思蕴;;建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保障机制[J];文物世界;2007年03期

3 朱清;余韵;;基于产权分析的自然遗产保护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4 李本振;王叶;明庆忠;;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马明飞;;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立法的困境与出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苑利;顾军;;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及其防止策[J];西夏研究;2011年04期

7 聂云霞;;数字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瓶颈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年06期

8 解彩霞;;遗产何以可能?——一种现代性的反思[J];文化遗产;2013年01期

9 闫凤珍;;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7期

10 张克复;;东京巨额遗产案追踪[J];上海档案;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松;;我国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苏荣誉;;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3 闵庆文;;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与保护途径的多样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4 王佩琼;;确认遗产的普遍价值[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5 孙华;;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第一要素:价值的延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杨文志;;遗产:民族的“种质资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7 李雯;黄德林;杨程;;部门分管制下自然遗产保护评估指标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华芳;穆吟;汤海孺;;社会学视角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角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吕娟;李云鹏;;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策略探讨[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华;秦耀辰;;中国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两难还是双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佳明;转型过渡期世界遗产战略管理的原则与方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罗佳明;社会文化差异与遗产管理理念[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复旦大学文博系 王运良;县域文化遗产管理之意识困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双敏;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功结合的有效途径[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复旦大学文博系 王运良 编译;遗产领域立法实践中的利益平衡原则[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的组织体系建设与改革[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谢宏;把国家遗产完好无损地留给子孙[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李晓黎;城镇化中遗产“待遇问题”[N];中国建设报;2014年

9 记者 石健 通讯员 翁凯 瞿愉寒 刘雷洪;2014年国际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年会在吉首召开[N];团结报;2014年

10 中共四川省乐山市委宣传部 罗佳明;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有效性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惠毅;论电视传媒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4年

7 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平;我国的自然遗产犯罪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娜;遗产范围的立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姜云丰;遗产债务清偿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陈玲;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遗产继承[D];扬州大学;2015年

5 唐国梁;遗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6 萨如拉;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遗产地居民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7 周碧云;论我国遗产继承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D];海南大学;2016年

8 郝明明;遗产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蔡锐;遗产廊道旅游品牌基因选择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年

10 魏雷;“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5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15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