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屏南木拱廊桥的文化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17-08-06 11:08
本文关键词:试论屏南木拱廊桥的文化生态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木拱廊桥 社区 文化生态
【摘要】:中国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省东北及浙江省西南一带,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中国闽浙木拱廊桥”入选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可见,木拱廊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双重属性尤为突出。 从字面上看,营造技艺是非物质性的,木拱廊桥是物质性的;但字面所看不到的,则是木拱廊桥作为当地核心文化场所,具有诸多文化功能,是社区民众的集体认同与精神寄托物。因此只有保护好木拱廊桥及营造技艺才能让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这无论对于民众生活还是遗产保护,意义都将极其深远。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木拱廊桥的交通功能及文化功能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让它继续为当代社区民众的幸福生活服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基于对福建省屏南县木拱廊桥及其营造技艺的存续状况、保护模式及所在社区的田野调查,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变迁观为辅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原则为指导,反思现代社会发展中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力求从更高的视野来探析木拱廊桥及其营造技艺与社区文化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发展的眼光探寻“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整体性保护的可能与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木拱廊桥 社区 文化生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引言11-23
- 一 课题的选择11-13
- 二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13-15
- 三 文献综述15-20
- 四 研究意义20-23
- 第一章 屏南木拱廊桥的文化生态环境23-41
- 第一节 木拱廊桥及其文化生态环境概述23-24
- 第二节 屏南木拱廊桥的文化生态环境24-32
- 一 屏南概况24-25
- 二 屏南木拱廊桥的传统文化生态环境25-28
- 三 屏南木拱廊桥的当代文化生态环境28-32
- 第三节 屏南木拱廊桥的现状调查32-41
- 一 概况32
- 二 遗风现貌32-38
- 三 归纳分析38-41
- 第二章 屏南木拱廊桥的保护41-59
- 第一节 屏南木拱廊桥的保护历史41-50
- 一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传承41-46
- 二 木拱廊桥的护桥习俗46-50
- 第二节 屏南木拱廊桥的保护工作现状50-59
- 一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保护现状50-56
- 二 木拱廊桥桥梁的保护现状56-59
- 第三章 屏南木拱廊桥技艺存续及保护工作存在的困难59-69
- 第一节 民众价值认同的转变59-60
- 一 谋小利失大利59-60
- 二 护桥习俗退化60
- 第二节 行政保护模式的局限60-63
- 一 整体性保护意识薄弱60-61
- 二 物质、非物质保护规划的隔离61
- 三 重建设轻保护,规划设计过于机械61-62
- 四 调查研究深入程度不足62-63
- 五 人力、资金难保障63
- 六 文物修缮中的空区63
- 第三节 桥体本身的脆弱性63-64
- 一 天灾人祸,救之不及63-64
- 二 缺乏修建的长远保障64
- 三 现代交通设施的取代64
- 第四节 技艺存续条件的弱化64-67
- 一 传承周期长,易学难精64-65
- 二 实践机会少65
- 三 过于单一传承体系65-66
- 四 现代建筑工艺的挑战66
- 五 匠心难就66-67
- 第五节 木拱廊桥文化生态链的断裂67-69
- 一 自然生态悄然改变67
- 二 人文生态岌岌可危67-69
- 第四章 屏南木拱廊桥整体性保护探析69-81
- 第一节 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理念的树立69-75
- 一 “物质”与“非物质”的整体性保护69-73
- 二 木拱廊桥与社区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73-75
- 第二节 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针对性建议75-81
- 一 加强政府行政部门间的自我协调能力,提高主管领导的保护意识76-77
- 二 保护规划的群策群力,让合作得到政策保障77
- 三 关爱传承人,从技艺实践到生活品质77-78
- 四 价值宣传与乡土教育,唤醒民众的文化自信78-79
- 五 合理利用,让宝贵遗产在服务当代生活中保持生命力79-81
- 余论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可行性81-83
- 参考文献83-87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87-88
- 致谢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世平;;当前“非遗”工作之我见[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2期
2 薛一泉;季海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廊桥寻梦[J];中华手工;2010年04期
3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J];w,
本文编号:629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29577.html